收藏趣事。(2/3)
作品:《金玉瞳》一村庄农户家收上来的,是祖传的犀角杯,收价不贵,我要的话,可以便宜相让。犀角杯----这可是好东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端详着这又象电木又象橡胶的黑东西,实在没一点谱。又一转念,现在高科技新材料,仿什么象什么,古瓷象牙都能仿,何况这少见的犀角?从农户家收的也不可靠,有的商贩就把假货先放到边远乡村,然后再带着客户一板正经地去看货,这样上当的也时有耳闻。这东西不能要。倒不是觉得小l要骗我,而是怕他也上了当。
后来小l带着这犀角杯上了一大都市,卖了三万五千元,是论两称的,而且是按较低单价核价的。据对方说,这是亚洲犀角,比非洲犀角便宜。我说按理应该亚洲犀角比非洲犀角价高才对,就象老象牙一样。小l默想了一会说:“好象是这个理。反正我赚了,别想那些了”。这是做生意人的心态。
过了很时间,听说,他是90元钱收的。小l发了个不大不小的财。但这样的机遇,多数“拉乡”的人一生也难得一次。
之四失之交臂的象牙古佛
也可能这儿地处沿海,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吧。许多中、青的书画从业者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有的是辞去公职,有的毕业后就自谋职业。其中有人开装修设计公司,有的开书画廊,还有的以卖字画为业。好象过的都不错,有房有车的不少。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又能解决衣食之忧,心情肯定不错,因而创作就有情绪,能出好作品。
他们有时集体活动,企业或单位请去,待如上宾,酒宴侍侯,住上几天,每人留下几张字画,东道主再送个红包,这种形式俗称“笔会”。
有时就象演员走穴一样,到某个地方,由当地的朋友帮助组织,现场作画出售。后一种方式简捷明了,更市场化。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差别也就出现了,有的人可能广受欢迎,有的人就乏人问津了。
我认识一个l某,就是搞这种“走穴”的热门人物,他画的不错,人又随和,经常南去北往的。他的方式也较灵活,除了现金交易,用物古董交换也行。这样,他收藏的陶瓷、佛象颇为可观。每当有新藏品,他都邀三、五好友,观赏品评。
有一次,他从外地回来,给我们讲起在作画现场,有人拿着一具比核桃略大一点的象牙佛,要换他一幅画,那怕小点的斗方也行。他看到象牙佛上都是一圈圈的纹裂,状似树的年轮,以为是残破的,就没换。我一听,当即告诉他,这是象牙制品“笑”了。如他说的这样,我也见过,那是最少三百多年以上的老物,才能有的。根据其描绘的造型,这极可能是明代的牙雕佛象,殊为难得。他听了,当即打电话给外地的朋友,让他帮忙找回来。这岂是能找回来的?交臂失之,良可叹惋!!
之五收藏野趣
收藏并不限于金玉古董,人们生活多元,爱好也就各异。听到见到收藏的故事很多:
我们这儿有收藏崂山绿石的,这是在青岛近海的一种绿色的石头,又称海底玉,很受人们青睐,由于资源逐渐稀缺,价格逐渐上涨,不大一块,就要成千上万元。
青岛100多年前划为德国租界,老市区的规划设计、建设都是德式的。后来陆陆续续城区改造,有的人就收藏老门牌、老砖瓦、老污水井盖(当地人叫“古力”盖,是德语音译)。
青岛在大海边,有人就收藏船上的舵轮,我见过有人家一进门就是一排舵轮------
这里介绍一种特殊的藏品:崂山棍。
崂山上生着一些木本植物,当地人叫“山荆”或“黄荆”。有的登山人,砍一根做手杖,借力爬山。在山路旁的旅游点上,就有卖这种棍的。这种棍生在奇岩怪石上,有的让野藤缠的成了虬杆曲枝,造型古怪,充满野趣,很受游人喜爱。有人就收藏这崂山棍。
下面,我引用爱好者的一篇短,算是对崂山棍的介绍吧:
游崂山的人多数想得到一柄崂山棍儿,因为它是崂山的名产之一,而且在手杖中是颇有些名气的。崂山棍儿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可以做拐杖应用,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一条好的崂山棍儿,要具备质、色、形三方面的特点,一样欠缺都不算佳品。
先说质。崂山棍儿要苗条、坚韧、光滑。好的棍儿,外观清秀,大约拇指粗,再粗了就呆笨,无灵气。木质细密,棍体坚韧,曲之能复直,重力压不断。极其光洁。具备这样的材质,就具有了崂山棍儿的基本条件。
再说色。崂山棍儿有两种颜色,枣红和浅黄。带皮的通体呈枣红色,杂以白斑(削枝条留下的疤痕),不带皮的呈浅黄色。崂山棍儿的皮很薄,干后与木质紧紧结合在一起,无法剥离,表面光洁滑亮如竹,色泽紫红。剥掉皮的崂山棍儿呈微黄色,看上去暖适、温润、舒服,但不如带皮的高雅。色白的,即便不是假货,也显得幼嫩,不稳实,价值就差多了。
质与色是崂山棍儿的主要条件,但与形相比,只是像人的躯体和外表,形才是崂山棍儿的魂,是灵气所在。形,体现在根部,也就是手杖的握柄部分。崂山棍的根部,首先是主根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玉瞳 最新章节收藏趣事。,网址:https://www.xbqg9.net/32/32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