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入虎穴者 亦能来去自如(九)(2/2)

作品:《江湖方圆

大学》,讲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强调说:“欲达至善境界,需从知开始!所以,《大学》特别阐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学会‘知’十分重要,‘知’是定、静、安、虑、得的基础,通常说,无知不以明事理,也是强调‘知’的重要性。” 林鹤轩继续说:“‘知’还关系到能否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所以,《大学》又强调:‘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知’有很多方式,也有不同的水平,要达到‘知’的最高水平,必须彻底地认清事物的道理,不能雾里看花,也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 谢德说:“听师父的讲解,徒弟对‘知’的涵义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一定更认真地去‘知’!” 林鹤轩继续说:“朱子非常重视《大学》,正是因为《大学》非常强调‘格物’与‘致知’的紧要关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孔圣人,至孟子,再至朱子,皆是十分重视通过‘格物’而‘致知’的修养之道,此亦是君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功夫。” “原来,透彻地人知事务,不只是为了多了点学识,而且是关系到能否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大责任,师父,此亦是所谓的‘君子风度’吧?”谢德似乎悟出了点儒家的道理,所以他急着插话请教他师父。 “说得对,‘格物致知’关系到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林鹤轩回答说。 师徒两人又讨论了《大学》关于“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等去道理,谢德感到今天学到了很多,同时,此时他也感到有点累了。 谢德沉思了片刻,对林鹤轩说:“最近师父确实太辛苦了,您这么费心地教小徒,而且又为谢府忙了很多的事,其实,徒弟心里很清楚,父亲是担心影响学业,所以很多事情不让徒弟知道,其实,师父您和谢府的其他人在忙着很多事,徒弟也心里有些数,让徒弟两耳不闻窗外事,徒弟确实很难做到,在书房读着书,徒弟也一直在挂心着父亲、师父和飞飏他们,有时非常烦闷,很难专心读下去,或许徒弟的修养还不到家。”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本章已完成! 江湖方圆 最新章节第六章 入虎穴者 亦能来去自如(九),网址:https://www.xbqg9.net/32/324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