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一击必杀(1/2)

作品:《锦绣山河

空气中弥漫着青海湖特有的湿咸气味,一筐又一筐青盐被抬到了这里,换到了成色十足的金子。蜿蜒的小路似乎一眼看不到尽头,连大片的盐碱地也显得有些可爱起来。赵瑗特地寻了把藤椅,靠在一块山石边上坐着,面上依旧是带着笑意的。

空间里已经塞了一半的盐,大约再过半个月,她就吃不进这么多货物了。

西夏国,河西走廊,还有一看无际的大漠黄沙,当然少不了那位野心勃勃的西辽新帝——耶律大石……

她闭上眼睛,慢慢回想起四分五裂的金国,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帝姬。”

声音有些稚嫩,也有些陌生。赵瑗睁眼,创造身前不知何时已经多了几个年轻的商人。这些商人肤色偏白,面部轮廓较深,倒不像是大宋的人,也不像是西域来的胡商,倒像是……阿拉伯人或是犹太人。

能唤她“帝姬”的,总该与她皇兄有些瓜葛。

赵瑗含笑着点点头,轻声询问道:“几位可有要事?”

为首的年轻商人迟疑片刻,才说道:“帝姬殿下,这生意,咱们怕是做不成了。”他的发音有些古怪,像是吞音,仔细分辨却又不是。

赵瑗不动声色。

商人持续说道:“西夏王遣了特使,不日便可赶到。”

赵瑗低低“嗯”了一声,眼底隐约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西夏王遣使?

西夏王要是不派人过来,她这场戏,还演不下往呢。

“咱们随着官家做生意,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可如今却是……帝姬殿下,您看……”

赵瑗似笑非笑地扫了他们一眼:“如何?想撤?”

几个商人齐齐点头。拿命赚钱,可也得有命花才行。

“那好罢,悉听尊便便是。”赵瑗意兴阑珊地拂了拂衣袖,起身看着雪白的盐田,慢慢勾起唇角,笑得有些阴枭,“我断了他的国计民生,他不来找我才有鬼。”

前头说过,商人都是逐利的。

一石盐,从青海湖运送到西夏国的各个盐市,别说运费,劳力也是不小。现在青海湖边上有个财大气粗的买家,盐农确定爱好跟她做生意。这样一来二往,西夏国的盐价必定飙升。

再加上赵瑗一早便和种将军嘀咕了两句,西军掐逝世了西夏国以东的贩盐通道,盐价必定涨上加涨。

可问题是……

人能不吃盐么?

要知道,淀粉、净水、无机盐,可是保持生命的必须品。

最最可怕的是,一旦人类体内缺盐,就会表现出一种可怕的症状:全身无力,蔫蔫的干什么都提不起精力来。而这,才是赵瑗一击必杀的所在。

她送走那几位商人之后,轻轻拍了三下巴掌,对倏然涌现又倏然消散的黑甲军士说道:“同种将军说,可以动手了。”

盐价高涨,平民必反。

而全军缺盐……

西、夏、兵、败。

赵瑗重新坐回了藤椅上,一步步盘算着西夏军的行军速度,分毫也不敢错乱。西夏党项人出了名的凶狠,先头太.祖、太.宗、仁宗花了好久的工夫,也没把西夏国给打下来,反倒在西北养了一批恶狼。这一回,她非得把这个钉子拔掉不可。

要知道,西夏王的祖宗姓李,是李唐王朝著名的叛将呢。

她静静地闭了一会儿眼睛,确认打算无误之后,才压低了声音吩咐道:“怕逝世的赶紧走,不怕逝世的,随我往西夏王都。”

——————

一个国家的风吹草动,往往会表现在王都里。

比如现在。

疯涨的盐价已经让全部王都变得暴躁。不过短短数月时间,盐价便涨了十倍有余,而且还有持续疯涨的趋势。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假如某种货物缺货10%,你认为你能以1.1倍的价格买到?错!必须以十倍的价格买!由于在市场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房地产泡沫是怎么产生的,西夏王度的盐价泡沫就是怎么产生的。

而赵瑗如今要做的,就是堆高盐价,堆高泡沫,然后等它主动引爆。

吃不起盐的底层平民已经开端搬家,在有心人的领导下,慢慢往东边撤。据说东边有田,东边有盐,饿不逝世。至于东边的天子是谁……

管它呢,反正两千年前都管汉武帝叫做陛下。

这件事儿,当然也是赵瑗吩咐下往的。两军交战不伤平民是传统,而这些向东迁徙的人.潮,也可以补充分够劳力。最要紧的是形成一种“西夏大势已往”的风潮。

记得那句话怎么说吗?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一旦西夏人不再信任他们的王,一旦西夏军变得疲.软无力,被大宋西军当成豆腐来切……

大宋以西,不复有夏。

后代的史学家们已经不想用“摧枯拉朽”或者“势如破竹”来形容这场战斗。一个个沉默无言的宋兵汇成一股洪流,如同苍龙一般吞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绣山河 最新章节第103章 一击必杀,网址:https://www.xbqg9.net/33/3379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