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分而治之(1/2)

作品:《锦绣山河

靖丰年玄月,金帝搁置宋金和议,挥师南下高丽。

靖丰年十月,高丽求援于宋,宋遣秘使往辽,辽遣秘使往蒙古。

靖丰年十一月,金.祖嫡长完颜合刺拥兵自立,金帝病重,亲征高丽。

靖丰年十仲春,宋将岳飞阻金于山海关,高丽灭,金帝吴乞买痊愈,金国一裂为。

自此,间隔赵瑗来到上京,已经过了整整五个月。

五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赵瑗将金国摸个通透。现如今金帝远在高丽,完颜合刺带着人在北边称帝,完颜宗弼——没错,他终于受够了老贵族们“冒牌货也想冒充皇族”的鄙夷眼力,在西面拥兵自立。全部金国整整洁齐地被分成了块,摊在赵瑗的简笔舆图上,完整就是一个倒横的人字。

最令赵瑗欣喜的是,金国治下的某些州县,已经按捺不住,起兵造.反。

在金国统共有两类人,一类种地,一类放牧。

种地的大多是辽国旧人,放牧的大多无拘无束、不受管辖。两里两下这么一凑,全部金国,彻彻底底地乱了起来。

与金国贵胄们同样感到到焦头烂额的,还有久留上京议和的宋国使臣们。

高丽是大宋的属国,高丽一灭,大宋同样岌岌可危;固然岳飞将金兵阻拦在了山海关,但谁知道那些眼露凶光的金兵们,会不会忽然扎了大船渡海,从东面突袭大宋?使臣们使劲了全身解数,分头向完颜合刺、完颜宗弼、完颜吴乞买重拟合约,惋惜通通吃了闭门羹。

与此同时,汴梁城修葺完毕,赵构领着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新王廷,千里迢迢地从燕京赶回汴梁。

“柔福可有什么好想法么?”赵桓苦着一张脸问。近日他愁眉苦脸的次数愈发多了起来。

赵楷倒是镇定的很,慢悠悠地布了棋盘,左手和右手对弈。惋惜盘上黑白混乱无章,便是赵瑗这种不大懂棋的人,也能一下挑出十七八个漏洞来。

赵瑗站在二层小阁楼上临窗远看,看着乱糟糟的上京城,深深嗅了一口满城的浓郁酒香,轻声说道:“差未几了。请皇兄下旨罢。”

“下旨?下什么旨?”赵桓有些惊奇。

“调韩世忠水师东进,逝世守渤海湾。”

韩世忠的水师,是全部宋军中最最精锐的一支。

要调韩世忠东进渤海湾,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嬛嬛此举,是否过冒昧?”赵楷搁下棋,略微皱了皱眉,“固然金人远在高丽,但已经兵困马乏,不必定能西进,侵我大宋;况且,金人擅长纵横驰骋,并不擅长海战。”

赵瑗不答,却微笑着看着赵桓,轻声说道:“山海关险要,岳将军必须逝世守。”

——岳飞必须逝世守山海关。

——所以,只能调另一支雄师,深进金国,接走宋俘。

——但如今南边还有一个赵构。假如明说要“接走宋俘”,他十有八.九会下旨阻拦……

赵桓猛地站了起来,眼睛一亮,呼吸也渐渐粗.重了起来。

赵楷举着棋,落也不是、不落也不是。大哥和妹妹的暗语,他似乎听懂了一点,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听懂……

身为皇,赵楷从小到大,就是照着富贵王爷的模式来教养的,与赵桓这种浸.淫在帝王心术中、早早习惯了权谋算计的,根本想不到一处往。

“朕这便下旨。”赵桓有些急促地说道。在那一瞬间,他所能想到的,远比赵瑗和赵楷要多得多。比如他亲身下了这道诏书,韩世忠毕竟是听他的还是听赵构的;比如等他南下汴梁之后,已经当了半年多天子的赵构,将会如何自处……

赵桓心中纷乱芜杂,隐隐有些激动又有些惊恐。一年又八个月了,他和他的大臣们,已经在上京呆了整整一年零八个月。其间受过多少折辱自不必说,就连他的皇后也……

好在,好在有柔福。

这个平素娇娇怯怯的妹妹,竟在苍天塌陷之时力挽狂澜,救了他也救了所有人。他信任她是上天派遣的神女,也信任唯有她,才干让大宋四海升平永享万年安康。

赵桓一面写下了诏书又盖了玉玺,冒着被金人创造的危险,找到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旧臣,公章私印一个一个不要钱似的往上盖。他已经对柔福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深信不疑,柔福说金国会倒,金国便果真岌岌可危;柔福说会把他们接回汴梁过年,便果真将一切安排地妥妥当帖……

“帝姬这双手轻轻一推,金国便哗啦啦倒了一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如是感叹。他时常自称已经是半截身进土的人,唯有南向自刎才干明志。如今看来,他已经不用自尽了。未来会很好,必定会很好。

柔福……柔福帝姬……

这几个字已经被数万宋俘顶礼膜拜了无数次,也成了金人永远挥之不往的梦靥。

赵瑗依旧站在二层小阁楼上看着赵楷双手落,无数次摩挲着临时勾画的简笔舆图。舆图已经卷了边泛了黄,上头描画着无数深深浅浅的痕迹。秋风卷着落叶无情地拍打着窗,也将她的衣袖吹卷得哗哗作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绣山河 最新章节第72章 分而治之,网址:https://www.xbqg9.net/33/3379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