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迎检准备(一)(1/2)
作品:《权色官途》在李亚的办公室里坐下,秘书杨奇进来给两人倒水。【】杨奇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戴着副黑框眼镜,显得相当稳重。
据杨奇是某名牌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当年被人事局直接招到临海教育局的,后来被李亚点将,做了秘书。
按规定,县区一级的领导不可以配备专职秘书,所以杨奇现在挂了个区委办调研室主任的职位,实际上是李亚的字秘书。
临海区干部里私下分析了谁谁谁的材料写得好,还做了个排位。
刘阳的父亲是退了休的常委、老区委办主任,是大家公认的第一支笔。
体制内许多人都不怎么喜欢写材料,因为做这行很辛苦,之所以还有人肯做,无非是因为体制内还需要这样的人。
写材料的人多少有些人的浪漫主义。希望凭借自己的一支笔杆子得到领导的垂青,一朝鱼跃龙门。可往往这种几率跟买体育彩票没什么两样,每个单位都有笔杆子,可是最后能真正出头的却凤毛麟角,许多做到退休往往只是个办公室主任或者单位副职的命,并不能飞黄腾达。
对于一些没背景没后台又家中没钱财的人,老老实实埋首写材料也是一条稳定的升迁之路,但凡有些其他路子,也不会选择去当一辈子笔杆子,就算去当,充其量也是过渡一下,不会长做。
所以,写材料并非出于热爱,而是为了出路。
刘阳的父亲刘志远却不同,他是真的热爱写作。作为当时的区委办主任,材料工作已经够多了,可他还能挤牙膏似地挤出许多时间写一些散诗词,发表在一些学刊物上,多年积累下来,竟出了自己的诗集和散集,又成了国家作协的会员,可谓著作等身。【】
退休以后,他依旧在办公大楼里要了一个的办公室,每天和没退休一样,准时上班,关在自己的天地里搞创作,很是让人敬仰。
而排行榜上第二支笔,是组织部长范光。范光是李亚的老部下,早年李亚当区委组织部长的时候,他就是组织部干部组里的一个科员,之后随着李亚升迁,他跟着步步高升,从科员到组长,从组长到副部长,从副部长到部长。
范光除了笔牛之外,还有一绝,那就是酒量,据三斤高度白酒下肚脸不改色,跟他吃饭,酒量稍差点就别想竖着走出门。
据此人的酒量是当兵时候练出来的。当兵前根本不懂喝酒,当兵后在一个海岛上,人烟罕至,用范光自己的话,三年没见一个女的,看到母猪眼都发青光。
百无聊赖之余,士兵们晚上一般都会喝酒。酒是自酿的,度数很高,而且有个规矩,谁都不能中途退场,喝到倒下直接扔一边,其他人继续喝。几年下来,酒量就这么磨出来了。
第三支笔,的就是杨奇。此人毛笔字写得一流,而且颇有急智,就算只有半时就要开会,临时交下一份讲稿任务,也能写成锦绣章。
杨奇很多稿子被好事者拿来细细研读,发现果然是党八股中的精品,不但面面俱到,又精炼简短,丝毫不罗嗦,中更是旁征博引,笔精彩,让人拍案叫绝。
这种排行榜颇有些江湖味道,有点像古龙笔下百晓生的兵器谱,可也是侧面反应出杨奇等几人的笔下功夫。
两人算是第一次打照面,倒完水,杨奇朝林安然点头笑笑,转身出去了。
杨奇走后,林安然先将工作上的事情了一下,李亚在抽屉里拿出那份讲话稿:“我粗略看了一边,大致上没什么问题,你拿去作一下准备吧。”
林安然上前接过稿子,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一副落款为李亚本人的四字草书书法,上面写着“政通人和”,于是赞道:“书记,你这字可写得真好。”
李亚眼中一亮,:“林,你也懂书法?”
林安然谦虚道:“以前在首长身边当警卫员,恰巧首长也是个爱书画之人,我也成了庙前的蜘蛛,沾了些香火气,略懂略懂。”
李亚有意考考林安然,指指上面的字:“这四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下吗?”
林安然心里暗道,这李书记看来想考我知识面了,书法好坏没问,先问出处了。幸好这四字的出处还是清楚的,便答道:“这四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李书记,你看我得对不对?”
李亚:“还真看不出来,你一个退伍兵,居然还能博古通今。”
林安然觉得李亚也真是夸张,《岳阳楼记》课本上就有,看出“政通人和”出处又有什么奇怪的。
猛然又醒悟,李亚夸自己博古通今,实际上也就是在夸他自己。字是李亚写的,看出门道的人博古通今,那么写的人自然也是博古通今了。
林安然心里觉得好笑,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承了他的夸赞,摆出一副谦虚的模样直:“书记过奖了。”
李亚又问:“那这四个字好在哪里?”
林安然想都不想又:“书法鉴赏人三境,一识形,二赏质,三寄情。识形不过就是格式、书体色彩、构成四要素,关键在于后面的赏质和寄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权色官途 最新章节第44章 迎检准备(一),网址:https://www.xbqg9.net/35/358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