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点将(1/2)
作品:《权色官途》天成化肥厂的总经理薛少友期初以为这次来调查的还是东河县的干部,若是东河县的干部,薛少友自有一套应对办法。【更多精彩请访问】
虽这次上访的事情牵涉到了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不过这截访是政府行为,有事也是黄泥镇的镇长马三自己有事,薛少友认为自己不过是卷进去了,和一般处理这种问题的路子一样,对上头派来的调查组恭恭敬敬,然后全程招待,好吃好喝,塞上个红包,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东河县的相关部门领导的兴趣和爱好对于薛少友来是了然于胸,哪个喜欢什么,哪个好哪一口,这些早就装在了脑袋里,被薛少友称之为“资本”。
不过这次派来的调查组组长却让薛经理大跌眼镜,竟然是城关县一位姓林的副县长。
这是唱的哪一出?城关县的人来管东河县的事?
后来一打听,这姓林的副县长还是宁远书记亲自点名过来处理天成化肥厂污染一事,并且调查占用土地的问题。
风闻这位姓林的副县长来头可不,油盐不进不,还挺有手段,当年紫荆花集团的卫国庆就是倒在这人的手里。
一听这个,薛经理就觉得自己额头上开始冒冷汗。
薛少友是个五十来岁的胖秃子,顶上光光一片地中海,几缕单薄的头发惨不忍睹地横跨在硕大的脑袋上。
林安然进厂检查的时候,他把污染的责任都推到了镇政府头上,自己也是被迫无奈,排污的钱是给了,扩建也是镇政府同意,没想到这手续就不全,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也是个受害者。
到激动之处,薛经理脑袋上那几缕头发由于太激动被甩到前面,挡住了眼睛,于是不得不伸手把它们捞回原位。(书库(64))
诉完苦,薛少友强烈要求林安然到厂里的展览大厅去看看。
展览大厅设在办公楼的一楼,足足有五百多平方米,在里头展览的都是天成化肥厂的历史和一些获得的荣誉。
薛少友把林安然等人引导一溜奖牌和证书前面,兴致勃勃向林安然介绍起天成化肥厂获得的各项荣誉。
林安然仔细看了看,奖牌的数量还真不少,有“省优产品”、“华夏驰名商标”、“xx博览会金奖”等,最让林安然觉得刺眼的是居然有一块“省级明创建一流单位”的匾额。
再往旁边看去,都是一些领导来厂里参观的合照。其中包括了上任省长佟学良、上任市委书记、现任常务副省长的赵奎来厂里视察的照片。
林安然闻着空气中刺鼻的氨气味道,心道,这些领导过来视察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也闻到了这股子刺鼻的味道?又或者是领导来视察的那几天恰好是重伤风感冒鼻塞,所以压根儿就闻不到。
离开展览大厅,林安然提出去看看厂里的环保设施,薛少友面显难色。
一旁陪同的黄泥镇镇委书记梁成道:“天成化肥厂的环保设施是和工业园的对接在一起,基本上属于一体化的系统。”
林安然:“既然如此,那么就去看看工业园的那套环保设施好了。”
一直在旁边没话的市环保局吴局长忽然开口了:“林组长,这个情况我清楚,他们工业园的环保设施实际上利用率不到百分之二十,这一年以来,基本属于停运作状态。”
林安然微微笑道:“这么,岂不是摆设?”
梁成和薛少友的脸色黑了下去,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林安然问吴局:“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环保设施,却不用?那么当初投入资金去建这套系统,又有什么意义?”
吴局为难道:“环保设施投入使用已经多年了,用了两年后就开始断断续续维修,越修能耗越大,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局里要求东河县彻底改造工业园的环保设施,但是东河县以改造费用昂贵,县政府无力负担为由一直拖着,到了今年,设备彻底完蛋了,一直就没再使用过。”
林安然记得自己看过这个工业园的相关资料,当年是作为一个典型曾经推广过的,作为承接省城三角洲剩余工业的一个正面例子,受到过赵奎的称赞,林安然在城关县的时候,就听过城关县也在酝酿怎么才能建成一个类似东河县这样的工业园。
当然,城关县的地理位置上根本就不适合搞类似的工业园,所以调研一番之后就不了了之,最后还是林安然提出的海洋综合养殖项目为城关县的经济打开了另一扇发展之门。
“彻底改造需要多少资金?”
吴局想了想,:“两年前的估价是七千万,如今估计要提升5%吧。”
林安然:“不是东河县的工业园区经济效益一向良好吗?如果我没记错,资料上显示,你们工业园这几年出口创汇数额巨大,每年都能为地方财政创造一个多亿的税收吗?难道这几千万的改造款,拿出来就这么难?”
被他这么一问,陪同一起过来的东河县相关领导和黄泥镇的镇委书记梁成又哑巴了,都没回答林安然的问题。
林安然马上就清楚其中的奥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权色官途 最新章节第546章 点将,网址:https://www.xbqg9.net/35/3586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