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栎阳授田(2/3)
作品:《战国大魏王》地向公孙鞅询问道:“鞅兄,你这是想好了?”>
“嗯,为了这一天我从上任栎阳以来便开始准备。”>
“徙木立信,使我以及魏国官府在栎阳黎庶心中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威信;”>
“丈量土地,使我心中对于栎阳之地的公田、私田分布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平定世族,使我终于摆脱了身上的掣肘,能够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干上一场了。”>
话语说到这里的时候,公孙鞅脸上神情之中已然饱含了激动,双眼之中更是有缕缕坚定之色不断浮现。>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公孙鞅并没有向面前的两人提及,那就是来自都城安邑对他的支持。>
想着怀中藏着的那一份由相国公孙颀所转达的魏侯魏罃的殷切期盼,公孙鞅的心中便有一阵火热浮现。>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君。>
双眼之中的那份信念越发坚定,公孙鞅看向了面前的两人,“如今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了,我心中也已经下定了决心。只是不知道两位愿不愿意襄助我公孙鞅?”>
就在公孙鞅说话的同时,孙伯灵与公子卬两人已经是将他所书写的那卷竹简看了个大概,也明白了他究竟是要做些什么。>
此刻面对着公孙鞅抛出的这份邀请,一向豪爽的公子卬几乎没有半点犹豫。>
“我与鞅兄是无话不谈的挚友、荣辱相伴的伙伴,既然鞅兄邀请我,那么这件事情我责无旁贷。”>
听着公子卬此刻的话语,看着他脸上的那份神情,公孙鞅心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有朋如此,此生无憾。>
公子卬的承诺砸在地面之上后,一旁的孙伯灵思虑一番之后,也是向着公孙鞅躬身一拜。>
“伯灵虽然在治政之上并没有长处,但是若是鞅兄有需要的话,伯灵自当竭尽全力。”>
这一番话语说完之后,公孙鞅、孙伯灵还有公子卬三人互相对视了许久,一抹名为友情的笑容在三人脸上灿烂地绽放了出来。>
“鞅兄,既然已经决定去做这件事情了,那么又该从何处着手呢?”>
公孙鞅在听完了孙伯灵提出的这个问题,心中一番思索之后最终给出了一个答案。>
“平安里。”>
……>
伴随着公孙鞅这一道决定做出,伴随着官府的告示张贴在南市的墙壁之上,已然迈入公元前364年的栎阳城开始热闹了起来。>
当县令公孙鞅的身影出现在栎阳最东边的平安里之后,一股风潮便开始从这里席卷了整个栎阳城。>
无数得到消息的黎庶都在翘首以盼,期盼着那位公孙县令能够早一天来到他们的乡里,为他们带来了他们所期盼已久的东西。>
话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公孙鞅在栎阳所推行的这股风潮或者具体来说是一项制度,便是“授田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原本在秦东之地实行的井田制已经不再符合黎庶生产的期待。>
这也是如今栎阳乃至秦东大地之上,原本应该众人齐力耕种的公田日渐荒废,而个人所开垦的私田成风的主要原因。>
只是私田毕竟还是私田,它是黎庶自行开垦,并不会受到来自官府的保护。>
虽然此前眼见井田制日益衰败,原本统治秦东的秦国官府也曾推出过“初租禾”这项法令,开始按照地亩产出的粮食进行收税; 但是因为秦国内部的动乱,以及秦国官府在黎庶之中的威信不足,“初租禾”并没有在秦东之地上得到有效的执行。>
此番公孙鞅在栎阳实行授田制,便是从制度上彻底打破了此前实行了千年的井田制。>
按照数十年前魏相李悝所提出的法令,井田制之下的公田以及农民自行开垦的私田将不再有分别,它们都将被一起纳入官府的管理之下。>
在这一前提之下,官府将会按照每户一顷土地也就是一百亩的标准,将这些土地授予治下的黎庶。>
治下的黎庶从此之后不再需要耕种官府的公田,而是改为上交一定的收成作为租赋,至于官府则保证黎庶对于这些土地的拥有。>
实行了授田制之后,黎庶得到了一顷足以养家糊口的土地,官府则是得到了黎庶所上交的主要为粮食的租赋,可谓是做到了黎庶生存与官府租赋之间的平衡。>
这也就是为什么栎阳的黎庶会想要公孙鞅尽快前往,实在是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分到那片属于他们的百亩之地了。>
也就是在公孙鞅在栎阳搞授田制搞得轰轰烈烈,也将栎阳黎庶的积极性彻底调动起来的同时,一支有些特殊的队伍却是踏入了栎阳的地界。>
经过了一夜在栎阳最东边那个名叫平安里的村落之中的休整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国大魏王 最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五章 栎阳授田,网址:https://www.xbqg9.net/36/3609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