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矛盾滋生(1/2)
作品:《战国大魏王》从师弟孙伯灵的手中接过那卷竹简,庞涓的心中原本是十分期待的。>
在庞涓心中无论自己的师弟抑或是公孙鞅,这都是魏国朝堂之上的才智之辈。>
他想看看这场由魏侯魏罃授意,公孙鞅和孙伯灵实际执行的魏国军改究竟能够给魏军带来怎样的变化。>
可是伴随着视线在竹简之上移转,庞涓脸上的期待渐渐消失不见,双眼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
直到将手中的这卷竹简从头至尾看完,庞涓这才缓缓将其放置在了身前的几案之上。>
此前,孙伯灵所希望得到的表态迟迟没有作出,师兄弟之间却是陷入了一番漫长的寂静。>
不知过去了多久之后,庞涓这才缓缓抬起头来看向了孙伯灵,眉宇之间满满的郑重之色。>
“师弟,敢问此策是师弟的谋划,亦或是那公孙司徒的手笔?”>
“既有伯灵所思也有鞅兄所想,其中大多数都是我二人曾经商议过的。”>
敏锐地意识到了庞涓语气之中的变化,孙伯灵的话语之中立刻带上了几分询问。>
“师兄,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对于孙伯灵此刻问出的问题,庞涓并没有选择立刻答复,而是再次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只不过这一阵沉默却是没有刚刚漫长,短短数息之后庞涓的声音便在孙伯灵耳畔响了起来。>
“依我来看,若是此策实行下去,我魏国军心必然大乱。”>
直接将这一个明确的论断抛出之后,庞涓的双眼直直看向了孙伯灵,一抹锐利的光芒更是蕴含其中。>
与师弟孙伯灵因为感受到魏侯气魄而选择来到魏国不同,庞涓进入魏国朝堂的经历则是显得更加戏剧性。>
当年,魏相公叔痤率领上党之兵驰援公子魏罃,庞涓在那个时候成为了魏军的一员。>
之后魏侯魏罃以洗雪耻辱为理由,发动了对于韩国、赵国两个国家的战争。>
正是在这场三晋内战之中,庞涓获得了当时的魏国司马、如今的魏相公孙颀的赏识,逐渐在魏国军中崭露头角。>
而在六年之前的河西大战中,庞涓率领的六万魏武卒可以说是大放异彩,一举奠定了魏国对于秦国的优势。>
庞涓也正是凭借着在这次战争之中的出色表现,最终成为了魏国上将军,跻身魏国军方乃至朝堂高层。>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是百余年后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一句话。>
从一介庶卒最终成长为一国上将军,庞涓靠的是一场场的优秀战绩,他也是这一句话最好的注解之一。>
回望过去十年以来的魏国军旅生涯,一场场战争的场景在庞涓的眼前重演,一名名将士的身影在庞涓的脑海之中出现。>
渐渐地一抹悲伤出现在了庞涓的心头,他看着面前孙伯灵缓缓地抛出了一个问题。>
“师弟,你可知道这些年来我魏国何以战胜敌手,何以称雄于诸侯?”>
“靠的是魏军将士的浴血拼杀,其中师兄麾下的魏武卒更可以说是每战冲阵在前。”>
“毫不夸张地说,魏武卒便是我魏国手中的一柄利刃,以强悍的战力击败当面的每一个对手。”>
庞涓这一番自问自答,每一个字都无比清晰地落入了孙伯灵的耳中。>
“师兄,我……”>
孙伯灵想要说些什么,可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出口,便被视线之中出现的一只手给打断了。>
“我知道朝中有些人看到魏武卒所享受的丰厚待遇,认为这是魏国身上的一个巨大负担。”>
“可是我想说的是,魏武卒所享受的每一份待遇,都是将士们冲阵在前、浴血拼杀杀出来的。”>
“这一点你孙伯灵不能否认,我庞涓不能否认,就连君上也不能否认。”>
如同箭矢一般凌厉的话语在房间之中响起,庞涓、孙伯灵师兄弟之间的气氛也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看着面前气喘吁吁的师兄庞涓,孙伯灵的神情之中充满了复杂。>
庞涓的态度在刚刚的话语之中已然表现的很明显了,他是反对公孙鞅、孙伯灵对魏武卒动手的。>
如果这场军功爵制的改革在魏国实施下去,原本亲密的师兄弟之间必然会爆发冲突,甚至就此站在对立的阵营之上。>
对于自己的师兄庞涓,与他相识多年的孙伯灵可谓是知之甚深。>
庞涓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的人,一旦他决定了什么事情,那么恐怕不是那么被轻易说服的。>
可是孙伯灵心中也很清楚,这一场针对魏武卒乃至魏国全军的变革必须要持续下去。>
它是魏罃君主意志的贯彻,关乎着魏国未来的事业,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国大魏王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四章 矛盾滋生,网址:https://www.xbqg9.net/36/3609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