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序(1)
作品:《拆迁》但凡是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农村老大爷,城市拾垃圾的老汉,你叫他一声“老爹爹”,他便会冲你高兴地笑,内心的喜欢全写在他脸上。
然而,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常人的这一普遍且基本的心理需求,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甚至直至现在,往往都会被忽视、藐视。社会上比比皆是的现实是,人格的尊严,对于许多人来讲,一直是奢侈品。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化大革命中,无论你是谁,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阶级敌人”而饱受专政铁拳的打击。那年头,摧残人的尊严已达疯狂的极致,并直接造成了那么多人的自杀。他们为什么会自杀?为的就是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在大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一个个被拆迁户们,同样尝到了被剥夺人格尊严的滋味。因为你成为了被拆迁户,你就成了“工作对象”,挨整的命运马上就会降临到你身上。为了大多数人改善生活条件,你必须作出个人利益的牺牲,否则,你的公民权利便会不保,受压、被辱、停水、断电、班子没日没夜地围攻等非人待遇就会接踵而至。尽管你没有违法、违纪,但“公家”的人照样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地通过摧残你的人格尊严来逼迫你就范。被拆迁户们,没有一个不对此怨声载道。正因为此,拆迁成了当代中国权力含量最高的新闻词,在2010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中,征地拆迁力压**,成为年度舆情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第一大问题。一直以来,关于拆迁特别是行政强拆的新闻报道,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政府的拆迁行为和有关拆迁的政策法规修订,也饱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围绕拆迁演绎的一出出轰轰烈烈又光怪陆离的活剧,在中国所有城市仍在不停地出演!
在这里,为什么真善美委屈无言,而假丑恶却可以大行其道?窃以为,原因来自多方面,作为“社会特殊舆论”者,对恣意践踏人格尊严的社会现象,不敢、不能营造让人活得更有尊严的学氛围,也是有一定责任的。是通过“这一个”的人物描写,来勾画群体形象,进而反映社会现象的。在这方面,媒体舆论似乎显得更正义一些。面对敢于仗义执言的新闻报刊及其记者们,出版社、学刊物和作家们,虽有难言的苦衷,生怕被戴上“利用反党”的大帽子,但在中央领导多次倡导“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的今天,总让人感到有点作茧自缚之嫌。
不过,作为学写作一分子的我,提笔写这篇时,思想上也是有过复杂斗争的。因为我总隐约预感到,未来哪一天,只要政治气候适宜,在这块土地上,人类劫难的化大革命,似乎还有重演的可能。但愿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因为这个缘故,我对写手同仁们,还是抱有深深的理解的。
未经三九,不知严寒。没有被拆迁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被拆迁户的苦难的。失去方才知宝贵。只有人格尊严被摧残、剥夺的人,才对“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有深刻理解。也曾经是被拆迁户的我,因此才对受尽屈辱后依然作出巨大奉献的城市化发展中的广大被拆迁户们,抱有崇高的敬意,并愿将原本想写在扉页上的一句话,挪到这篇序的最后,作为结束语:
谨以此,献给为中国城市化发展作出巨大奉献的广大被拆迁户们!
>
本章已完成! 拆迁 最新章节1.代序(1),网址:https://www.xbqg9.net/39/39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