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了“工作对象”(1)
作品:《拆迁》郗守泰家门前两边的树杆和电线杆上,贴了两张竖标,一张是黄色的,上面写着:城市建设,人人有责;另一张是绿色的,上面写着:党员干部要做拆迁工作的带头人。郗守泰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这后一张标语,不是专门针对我的吧?
郗守泰住的这幢楼,和紧挨着向东的三幢楼,处于滨海市老城区的中心地带,被外人称为湖海区干部楼。
当初砌这四幢楼时,还是滨海县主政,安排入住的也都是滨海县的干部职工。后来行政区划变革,滨海县一分为二,原县政府资产直接转为湖海区所有,新海区择地另外新建,于是,这里就成了湖海区干部宿舍区,但在行政区划中已经调到新海区、甚或市里的干部,还留住在这里。后来,新建的新海区也砌了干部职工宿舍楼,但留住在这湖海区干部楼中的新海区干部,分新房后依然留恋市中心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老房子,而且,由于这里毗邻重点中、学,是市民们趋之若鹜的学区房,有孩读书的人家就更不愿意放弃老住宅,所以,一人两套房子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后来,在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机关干部多占住房的专项清理中,这些多占的住房,按当时的市场价格评估后,仍卖给了这些人,才算使问题基本解决。
这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住在这里的湖海区、新海区的干部,有不少都买了新的商品房,并搬住到新房子中去了,便将老房子租住给那些为子女在重点中学陪读的家庭,有的则按已经飙升了不知多少倍的市价,直接出售给了这些人。凡此等等,都使这四幢楼中的居民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二分之一的现住户已经不是湖海区、新海区和市机关的干部了,所以,称这里为湖海区干部楼,已经名不副实,实在有点牵强附会了。
经过历史变迁,与郗守泰家一个楼梯上下的住户,现在只有两户还是湖海区的干部,自己虽然已经退休,但毕竟是个科级干部,那一家只是机关的普通办事员,所以,看到临街木门前张贴的这幅“党员干部要做拆迁工作的带头人”的标语时,郗守泰难免不产生一点分析性联想:他们怎么知道我是干部的呢?
就在当天下午,郗守泰的手机被拨响,竟是拆迁指挥部第14组打来的,让他去滨海中学招待所10房间领取“福虎路西延拓宽工程拆迁方案”和“相关政策解答”。这下,他更惊诧了:怪了,我的手机号码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妻子章芳菲催他:“你瞎寻思这些没来由的事干什么,还不快去把‘拆迁方案’拿回来研究研究,早点心里有数。这才是正事!”
去往拆迁指挥部的路上,郗守泰的心情一直有点不快。他不清楚,这个“拆迁方案”,为什么指挥部的人就不能亲自送到被拆迁户的家中,而是一个电话让大家跑去拿呢?横幅上不是‘为拆迁户着想,替拆迁户分忧’吗?怎么一到具体操作上就变了味,又流露出了‘官本位’的习气?难怪有人,对媒体和政府的宣传口号,你得得反过来看。越是他提倡的东西,现实中的情况就越是相反。
这样一想,他更加忿忿然:我们去商场买东西、去交电费、水费、电话手机费、数字电视费,是人家卖东西给我们,向我们提供服务,我们就应该去交费;可拆迁是你们要向我们买房子,是我们卖东西给你们,应该你们上门来‘求购’,主动将‘拆迁方案’送到各家各户的门上。现在倒好,一个电话,让我们上门去取,难不成是我们的房子卖不掉,求着你们买不成?拆迁大队虽然是个事业单位,如今也染上了机关病,什么‘为民服务’,不过是挂在口头上的宣传口号,只是哄哄三岁孩的玩艺。‘转变机关作风,使之真正成为为民办事的机构’,提法是好的,但要真正实现,为时早着哩!
心中的不快写在脸上,郗守泰像与什么人赌气似的,气鼓鼓地走进了指挥部大门。在门口,计昊天从后面赶上了他,这老滑头倒没有自寻烦恼,一脸笑容可掬的样子:“老郗,你这老家伙,无论遇到什么运动,一直是革命的动力,从来都走在我们前面。这回福虎路拆迁,你肯定是最积极的,我们都看着你呢!”
郗守泰黑着个脸,像计昊天向他借黄豆种一样,一句话也不回。计昊天有点自讨没趣,自嘲地“嘿嘿”了两声,快步从郗守泰身边超过,头也不回地向10房间走去。
“这老家伙,都被人当猴耍了,竟然铜锣一敲就起蹦,电话一打就屁颠屁颠地往这赶,还满脸带笑,不知高兴的啥?!”郗守泰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转而一想,自己不是也屁颠屁颠地向拆迁指挥部跑?这样来,自己也是自愿被人耍的猴子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咧嘴无声地笑了一笑,自嘲让他的心绪变得不再那么纠结了。
>
本章已完成! 拆迁 最新章节1.成了“工作对象”(1),网址:https://www.xbqg9.net/39/3917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