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燃烧的租界(2/3)

作品:《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经过红色帝国主义苏联和褐色帝国主义德国的双重调(蟹)教,今天的红军早已不是洋人相象中山沟里的土包子,虽然还玩不起毛子的大炮兵主义和美帝的空军制胜,但集全国大半之军力。用于日租界这小小的“一亩三分田”之地,还是能唬得租界里骄傲自大的东洋人和西洋人狠狠地大吃一惊。

在持续二十分钟的炮火和空袭准备后,整个虹口租界大都化为燃烧的废墟。少数还能挺立的建筑身上也是千疮百孔。日本人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虹口租界,在人类科技的力量下,却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将其化为乌有。

轰炸过后,后方的炮击停止,前沿阵地的炮击却还在继续。战线前方,狙击手压制对方的火力点,堡垒进行近距离直瞄射击,在轰击虹口租界的建筑时,前线的攻击的部队。甚至将150毫米的重炮推到距目标一千米到两千米处。压低炮口,以直瞄平射法直接轰击残余的建筑和火力点。

针对火炮平射的死角,红军使用的另外一种曲射武器:通过林汉从法国大量进口的58毫米堑壕炮。这种堑壕炮虽然只有58毫米口径,使用和迫击炮相同的曲线射击法。但使用的炮弹却是极其凶残的超口径120毫米炮弹。与其说是迫击炮。不如说是臼炮。

该炮的威力极其凶残,炮弹的装药远远超过了105毫米的榴弹炮,和150毫米的步兵炮相当。唯一的缺点仅仅是射程太近。只有三百米左右,不过在地形复杂城市巷战中,拥有大量的遮蔽物,这个缺点并不是缺点。这款堑壕炮本就是一战时为应付西线堑壕而设计的。当时林汉向法国人购买时只出了比买废铁高不了多少的价格,唯一让他不满的地方是该炮的炮弹奇贵无比,甚至比炮还贵。

现在的红军在武汉的兵工厂,已经能自产该炮的炮弹,不过由于技术限制,红军填装的是威力较弱的硝铵火乍药。

当前线的58毫米堑壕炮还在发射超口径炮弹时,进入前沿攻击阵地的红军战士在坦克的掩护下,已由各处掩体涌出,跟在坦克后面向租界发动全面进攻。

红军并没有直接使用暴力覆盖式轰击,而是虹口租界区在地图上画成无数个区域小块,然后集中炮火,挨个挨个的集中兵力和火力,一一解决。

攻击部队部队并不是毫无战术性地蚁聚攻入,而是事先分配好目标,划分好区域,在坦克的掩护下,以连、排为单位从西、北两个方向同时攻入虹口租界区。

炮兵用“火墙”在前面开路,坦克突击,步兵跟随掩护,巩固阵地。来自两个攻击方向的红军,很快就撕破虹桥租界的外围防线,进入租界内部。

五点进攻,六点时战火就烧到以海军司令部大楼为主体的防御心区附近,围边全是密集的建筑,守军加上武装侨民和组织起来的平民辅助人员,日本在这小小的不到四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猬集了三千人。

在六点十五分傍晚时,红军空军又一次出动,波2配合霍克ii,在这狭小的区域里投下十几吨的燃烧汽油弹将整个日租界烧成一片火海。相对于tn(蟹)t火乍弹,汽油弹成本低廉,制造简单,是林汉强烈向红军推荐的武器。日租界这儿砖木结构的建筑不少,使用效果极佳。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气息和人肉烧焦的气味,维克斯坦克轰隆隆地碾过冒着热气甚至还在燃烧的街道。接近拐角处时,坦克的速度慢了下来,炮塔也随之转向拐角方向。

当当当的声音响起,那是拐角处远处街垒和废墟中残存的日本人在朝坦克进行徒劳的射击。

“板载!”

街道死角处,猛冲地冲出一个身上挂满火乍药,手持燃烧瓶的日本人,只是他才刚刚露头,就被边护翼的步兵手中缴获的“国产m18冲锋枪”直接扫倒。整个人烧成一个火人倒在地上,几秒后,手中的爆炸物被引爆,轰地一声发出惊天巨响。

(注:m18当时的中国除了进口外,中国自己也能自造,当时中国的上海、南京巩县、汉阳以及广东、山东等各地的兵工厂都生产过这种冲锋枪,不过炮党奇葩的“造不如买”的所谓“黄金十年”的折腾后,到抗战时反而制造能力大大下降了)

红军的手中的m18都是战场上的缴获,汉阳、南京的兵工厂虽然也可以自产m18。但制造工艺复杂,材料浪费大,红军占领后就已全部停产这种费工时和材料的武器,现有的m18都是各路军阀手中获得的缴获。

坦克在日租界的巷战中,最大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是布置在租界里少量的20毫米速射炮,不过这些速射炮大都在前面的火炮覆盖中被摧毁。残余下来的少许一旦开火暴露了位置,很快也就会后方重火力或伴随的步兵摧毁。另一个威胁就是这种身背炸药包从隐藏处冲出来的日本“人弹”。

日本人在上海驻扎的,毕竟只是殖民部队而不是正规军,受制于诸多因素制约。重火力极少。绝大部分都是步枪类的轻兵器。

维克斯坦克安然无恙地转过街道拐角,车身上叮叮当当地中枪声响个不停,街道处显然存在一个机枪点,子弹打在坦克的装甲上不断地反弹开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最新章节第161章燃烧的租界,网址:https://www.xbqg9.net/4/411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