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在你后院点把火(2/3)
作品:《三国之暴君颜良》
颜良以暴力征服半个荆州,未及仔细的消息胜利的果然,除却徐庶这等慧眼之士外,不少豪杰之士都在持观望态度,即使是马良这样的英才,颜良却也不想去用热脸贴他的冷屁。
徐庶知道颜良顾忌什么,当即笑道:“主公放心,当初马季常与庶闲谈之时,我看得出他对主公也是颇为欣赏敬仰,庶相信,只要主公征辟,再加上庶修书一封,马季常必定出仁为主公献力。”
徐庶非是那种不沉稳的人,他既然敢这样说,那就证明他有足够的信心。
言及于此,颜良还有什么怀疑,欣喜之下,当即便下了征辟令,并让徐庶修书一封,连夜的赶往宜城去征辟马良。
事实证明,徐庶的判断力果然准确无误。
荆州众多豪族中,刘表头等重用蒯蔡二族,次等重用庞、黄二族,并将军政大事完全委于蒯越和蔡瑁二人中。
这二人执掌荆州这些年来,对其他大族之士一直采取排挤态度,马家即是其中的“受害者”者之一。
如今刘表已死,蔡蒯二族衰落,正是其他各大族崛起的绝佳时,而作为马家年轻一代的领袖,方一接到颜良的征辟令,马良就毫不迟疑的赶赴了夏口。
对于马良的来归,颜良自然是十分欣赏,令他高兴的不仅是得一贤才,而是马良的出仕,等于是给其他蛰伏于野的士子们起了一个榜样作用。
颜良相信,马良之后,自会有更多的人才涌向他的麾下。
当然,现在的颜良也无心顾念这些长远之计,马良抵达夏口当天,颜良就任命他为从事,并向他交待了徐庶的计策,而马良也毫不迟疑,欣然应命。
于是,次日马良便携了大批的资财,化妆成为商人,秘密的由夏口而发,走小路深入江东,去游说山越人起兵。
夏口往江东有长江水路之利,本来前并不困难,但因时下两军交战,道路不畅,故是马良去往山越还要颇费周折,欲要看到此计的成效,最起码也得半个多月才能见分晓。
马良走后,颜良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专注于应付对岸的周瑜,还有他的数万精锐水军。
周瑜的兵马虽有五万之众,但因他占据了除夏口之外的江夏大部分地盘,战线过长,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马来守备新占领诸县。
这般一分兵,实际上夏口对岸,周瑜对用于和颜良正面作战的人马,不过四万余人。
而颜良进抵达夏口的总兵力,则有三万之众,兵力上双方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只是这长江之上,水军当先,周瑜那四万人全是纯水军,而颜良却只有甘宁所部七千水军,其余两万多步骑基本上无用武之地。
周瑜仗着水军数量上的优势,很快就对夏口重新展开了进攻,而攻击的重点就是甘宁的水军。
为了避免水军的无谓损耗,颜良不得不严令甘宁退缩于水寨之中,不得出战。
如此一来,吴人便更加的嚣张,轮番进攻水寨的同时,还不时派小股舰队深入汉水上游,袭扰颜良的粮道。
一时间,颜良便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日,颜良驻立城头,遥望着长江上吴人耀武扬威的舰队,来去如入无人之境,眼眸中不禁闪过一丝厌恶之色。
旁边徐庶叹道:“吴人的水军果然了得,看来我们只有坚守不久,以待季常那边的好消息了。”
颜良暗暗咬牙,心中自有一份憋屈,仿佛明明空有一身力气,却偏偏使不上来一般让人难受。
这时,许攸却忽然道:“主公,老朽倒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迅速的改变被动的局面。”
颜良的神色微微一动,目光转向了一脸自信的许攸,眼神中颇有几分惊喜。
徐庶等人也是竖起耳朵,好奇的想听听许攸有何妙计。
许攸便捋着胡须,不紧不慢道:“我军数量并不比吴人少多少,只可惜大多是旱鸭子,受不得大江上的风浪颠簸,上不得船,派不上用场,故才受吴人压制。”
许攸所说也没什么新鲜的,这些劣势颜良和其余人自也深知。
顿了一顿,许攸却又笑眯眯道:“攸以为,我们何不将各艘战舰,或三艘一队,或五艘一队,用铁锁连成整体,再在上面覆以木板,到时铁锁连舟,再无惧风浪的颠簸,即使是不熟水性的旱卒也能在上面如履平地,那个时候,吴人水战的优势岂不荡然无存。”&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暴君颜良 最新章节第二百二十一章 在你后院点把火,网址:https://www.xbqg9.net/4/445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