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再遇奇才(2/3)
作品:《三国之暴君颜良》已决定亲率一军,急往武陵前去平叛,尔等谨守樊口,勿与吴人交锋,只待本将归来便是。”
决意已下,颜良毫不迟疑,当天便率军由樊口出发,连夜赶往武陵。
樊口水旱二营本有军三万,其中步军一万,水军两万,颜良此去只带走了一万步军,以及周仓、胡车儿等将,却留甘宁、吕蒙、贾诩等文武,率两万水军谨守大营,以防吴军趁势来攻。
……巴丘。
樊口虽距武陵有数百里之遥,但因有水路之利,颜良的一万大军顺风而行,两天后的黄昏,便是抵达了这座荆南重镇。
巴丘城位于洞庭湖东岸,南控湘水,北阻长江,乃是长江一线,仅次于夏口的军事重镇。
颜良的大军若由巴丘而发,横穿洞庭湖入沅口,再沿沅水西进,不数日大军便可直抵武陵郡治临沅城下。
而在临沅城中,廖立和他的两千郡兵,已被沙摩柯率领的两万蛮兵围困了多日。
战舰徐徐的驶入巴丘水营,船未靠岸,颜良便见得马良率一众官吏,已是等候在了岸边。
当初平定荆南之后,颜良将包括巴丘在内的长沙北部数县割出,新建了一个汉昌郡,原是以魏延为汉昌太守,在此镇守。
如今魏延率军随征东吴,颜良便调了马良前来代任太守,以驻守此战略要郡。
船行靠岸,颜良大步得下得船来,马良等上前恭身相见。
颜良摆示意他们免礼,步入营中而去,边走边问道:“临沅方面的形势如何了?”
马良紧随在颜良身边,答道:“五溪蛮人数虽众,但兵器却甚精良,连重型的攻城器械也造不出来,再加上廖公渊守城有方,临沅城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固若金汤。”
武陵郡隔着洞庭湖与汉昌郡相邻,而临沅城位于沅水下游,距洞庭湖并不远,故是马良对临沅方面的战事也颇为清楚。
马良所说的情况,跟他事先所推断的也大致相同。
五溪的那班蛮人,常年蜗居于武陵的深山之中,不习汉人教化,平素与外界的交流甚少,基本还处于那种原始的部族体制。
这些蛮夷因是与汉人的交流少,故而也很少学习到汉人的优秀文化和技术,似冲车、壕桥这种精良的攻城器械,他们自然是造不出来的。
没有精良的攻城器械,山地野战还罢,想要攻破临沅这样的郡治坚城,却非是易事。
颜良微微点头,面露满意之色,“廖公渊这个人,看来是用对了,走,咱们帐中说话。”
廖立本就为武陵名士,其人在历史上曾为诸葛亮称为“旷世之才”,只因后来与诸葛亮政见相佐,再加上此人自恃才高,因是不被重用,便对朝廷多番批评,故而被诸葛亮贬职流放。
身为穿越者的颜良,自然知晓廖立的名声,而当初平定荆南之后,颜良正要征辟一批在刘表时代不被重用的人才,廖立恰为武陵名士,颜良便征辟其为武陵太守。
如今看来,廖立能够做到坚守临沅,并及时的派人求援,已算是尽到了职责。
说话间,颜良已步入军帐,径直坐上了主位。
马良等一众巴丘文武,尽皆入内,侍立于两旁。
颜良刚刚询问了几句关于武陵的情况,帐帘掀起,一名十五六岁的年轻儒生步入了帐中。
帐中官吏甚多,那年轻的儒生看起来也不太起眼,只是低调的移到马良身后,附耳低语了几句。
马良便拱道:“属下猜想主公必会发兵平叛,故已将部分原定运往樊口之粮,改运至了巴丘,足可抵万余兵马一月之用。”
“你能提前做出布署,为本将节省了不少时间,做得很好。”
颜良赞许了几句,目光却转向了马良身后那个年轻人,饶有兴的问道:“季常,不知你身后哪人是谁,怎的本将先前似乎没有见过。”
“哦,他是属下的幼弟,此番调动粮草,属下就是吩咐他去办的。”
马良说着,忙向身后的年轻人使了个眼色。
那年轻人虽只十五六岁,但却一点都不紧张,从容的向着颜良一拱道:“马谡见过主公。”
马谡……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颜良不禁眼前一亮。
熟知历史的他,当然知道马谡的才华有多出众,倘若历史上诸葛亮能善加培养使用,马谡足以成长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暴君颜良 最新章节第四百零一章 再遇奇才,网址:https://www.xbqg9.net/4/445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