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杀奔汉中去!(2/3)
作品:《三国之暴君颜良》养两三万军队而已。
今在汉中的曹军,数量却有四万之众,以汉中一郡之粮,根本不足以养。
故此,汉中所需军粮,大部分都要从关陇运抵。
因是斜谷、褒谷和子午谷三条谷道地势艰难,不利于运输,故从关中而来的粮草,多由陈仓经由大散关南下运抵阳平关,再运往汉中。
而陇右诸郡的粮草,则多由祁山经武都郡,从西面运抵阳平关。
这两条道路虽距长安较运,但因地势较为宽阔平坦,故是汉中的主要粮道。
法正的计策,既是北攻武兴,西攻下辨,先切断汉中的粮道,粮道不通,汉中的曹军军心自乱,到那个时候,颜良再强攻阳平,便是事半功倍。
颜良虽于汉中地形,不如法正那么了解,但熟知历史的他,却记得曾经历史中,刘备攻取汉中之时,也用得是同一招。
今法正既提出这战略,颜良焉有不从之理。
当下计议已定,颜良命蜀将张任、吴兰、雷铜三将,率两万兵马攻打下辨,命李严、朱桓率军一万,去攻打武兴。
颜良自己,则率四万大军,屯兵于阳平关以西,对夏侯渊形成压迫之势,使其不敢分兵相救诸地。
军令已下,诸军克日起程,各依计行事。
此时时已近秋,天气凉爽,正是作战厮杀的大好天气。
前番大破曹操之后,颜军将士士气高涨,人人奋勇,争相立功。
张任所部进抵下辨未久,旋即击破了曹真城外的别营,逼得曹真固守下辨城,陷入了被动防御的境地。
而武兴城的徐晃,面对着李严和朱桓的猛攻,也只能坚守营盘,不敢出战。
两路兵马进攻半月,虽未能击破曹军,但在声势上却压倒了曹军。
而同时,因是曹军无法逼退猛攻的颜军,关陇的粮草便无法顺利的南运至汉中,进入十月之后,夏侯渊的汉中军团,已出现了粮草不济的情况。
在这种不利局面下,夏侯渊只得派人往长安,向曹操请求援助。
此时的曹操尚卧床不起,自无法亲自前来救援夏侯渊,只得一面派郭淮、杜袭二将,率军一万增援汉中,一面命将运往汉中的粮草,改走斜谷南运。
如此布署,虽暂时缓解了夏侯渊的不利局面,但因斜谷地势难走,所运粮草有十分之六七都消耗在了路上,汉中粮草不足的局面,仍未能得到本质的改观。
长安方面。
下辨、武兴、阳平关的诸般不利情报,雪片般的飞往长安。
每一封不利的战报,都如同在曹操的伤口上撒盐,令曹操倍感头疼。
此时的曹操似乎开始意识到,当初自己就不该在攻取汉中之后,贸然的发动对颜良的战争,而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完善汉中的防御体系。
若是那般,白水关等险要尽在他曹操之,曹操只需万余兵马,守住白水关,便可阻止颜良北进。
那么,汉中的形势,也不会陷入这般让他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没有汉中这个泥潭的牵绊,此时的他,或许可以兴兵东进,从袁谭和刘备的战争中,寻找到获利点。
因为,此时的曹操,已深深的感觉到,颜良这个狂妄的匹夫,要远远比刘备那个伪君子要难对付。
权衡良久之后,曹操在郭嘉等人的建议下,下令将汉中二十余万丁口,逐步迁往关中。
相令传入汉中,世居于此的汉中百姓,便在郡兵的驱使下,只能无奈的离开家园,穿越秦岭,被迫去往关中。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自然瞒不过颜良的耳目,汉中方面稍有动静,颜良便收到了消息。
颜良立时意识到,这是曹操在释放一个消极的信号,显示他对守住汉中信心不足,如此举动,必然对军心极有影响。
庞统等谋士,也很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当即建议颜良趁此时,对阳平关发起总攻。
屯兵关前已久,养精蓄锐已久,颜良遂传下号令,命四万大军向阳平关发起猛攻。
……阳平关,护军府。
陈设简单的府堂中,夏侯渊死死盯着中的帛书,肃厉的脸庞间流露着愤恨之色,暗暗咬牙切齿。
“渊无能,不能击退颜贼,才至丞相出此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暴君颜良 最新章节第六百零六章 杀奔汉中去!,网址:https://www.xbqg9.net/4/445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