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官屠接见,投其所好(2/3)

作品:《血路救赎

阶层的人民因羡慕而纷纷仿效,使奢侈消费成为尚。

发电、用电成本的大幅降低,虽然并不是所有人家都用得起的,但广州人又务实求新,商铺、酒楼、街道,再加上富庶人家,只要能保证一定的使用户数。电灯公司的维持还是可以预见的。

又解决了一件大事,岑春煊心中高兴,可还有些疑惑。询问起陈强为何要到琼州发展,若在广州附近,岂不更加方便。

陈强直言不讳,坦言自己喜欢那里的清静环境,以及琼州的资源丰富、海上运输快捷等优势,特别是提到了要建设石油化工厂,在琼州接收从南洋运来的石油原料更加方便。

“……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乃是现今世界三大化工产业。其中尤以石油化工起步最晚,却是潜力最大。”陈强的讲述使岑春煊眼前出现了美好的前景,取得政绩和名望超过袁世凯的希望越来越大。“其化工产品的应用将是方方面面,可以说与衣食住行都有密切关系。”

听不懂,但这是好事,就象发明新药一样。将是国内没有的。甚至是盖过洋人的。岑春煊已经做出了决定,在琼州那块荒僻之地给陈强施展的空间,不仅没有什么损失,却很可能有巨大的收获。况且,陈强已经在话中暗示抗疟新药已经接近成功,到时候也能给自己增光添彩吧?毕竟是在琼州,是在自己管辖的地盘,这个看起来很懂事、很明事体的陈强。会把自己的支持算在新药发明的功劳里面吧?

陈强越来越摸清岑春煊的心思,也越来越确定之前的分析判断。说得也越来越让岑春煊感到高兴,“大人不遗余力地兴办教育,可称为兴教翘楚。我与张兄深为钦佩,愿为两广实业堂捐资二十万元,以利两广实业的建设发展。”

岑春煊认为“教育者,政治之首务也”,主政山西时创办了山西大堂(山西大);主政四川时又建四川高等堂;到了两广,又陆续兴办两广务处、广东将弁堂、军医堂、陆军测绘堂、林业堂、巡警教练所、两广优级师范堂、陆军中小堂、法政堂、两广实业堂、广西高等堂等十多所西式堂,陈强恭维之余倒也确实很钦佩。

几番投其所好后,宾主间的谈话愈发融洽,陈强又发现岑春煊这个人还真的是比较有思想。他所推崇和效仿的是欧美式的经济立国主义和以教育为本的发展战略方针,对俄德日式的军事立国则持批判态度。对于两广的发展,他甚至有建“特区”和将钦州、北海建成大西南通道的设想。

显然,岑春煊虽然不是革命者,但他似乎也不拒绝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就与单纯的倡导新政,又有了很大的区别。

但陈强对岑春煊的设想并不完全赞同,以现在中国的工业能力和工人的素质,尽管有劳动力价格优势,可要向“外向型经济”转变,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何况,中国的关税权还掌握在列强手中。

尽管如此,陈强还是依着岑春煊大概的思路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并为自己在琼州的发展争取到了一些优惠政策。同时,他还向岑春煊说明自己为了确保在琼州的安全,准备从上海自强商团调些人手。对此,岑春煊未置可否,陈强就当是默认了。

提前打个招呼,既显得坦承,又为以后的事情作个铺垫。反正岑春煊同不同意都无所谓,人带了,枪枝弹药也藏在船上,陈强肯定是不会放弃的。

谈话中,陈强又象是无意地透露出将在广州与钱王的接班人王鸿图会面的消息。果然,岑春煊的眼睛又亮了,热情地请陈强代为介绍,他很愿意在总督府接见王鸿图,畅谈新政。

岑春煊还真是雁过拔毛啊,只好对不起王鸿图了。对此,陈强稍有愧疚,但也只是一闪而逝。

结束接见,陈强和张榕轩告辞而退。出了总督府大门,张榕轩立刻伸出大拇指,对着陈强表示钦佩。此番投其所好的策略,基本上是陈强的分析判断,两人配合也较默契,接见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

“呵呵,都是钱的作用。”陈强谦逊地摆了摆手,感慨道:“没有官府的首肯和支持,想干点事情真是太难了。张兄,虽然朝廷有旨,岑春煊又表示支持,但在修潮汕铁路的时候肯定还会遇到不少麻烦,你可要有心理准备啊!”

张榕轩点了点头,说道:“资金方面倒是小事,全部工程、路轨、机车、车厢及站台由英国怡和洋行估价,共需一百八九十万元,我们兄弟一人认购百万,也就解决了。我顾虑的是征地问题,恐怕不会一帆顺。”

“张兄倒也不必太过担心。”陈强宽慰道:“太后不是赏了你御笔墨宝、玉如意和蟒袍,这些物件可是一种权威象征。再有岑春煊的支持,遇到困难也定能解决。”

“借陈兄弟你的吉言。”张榕轩拱了拱手,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陈兄弟声名远播海外,又有张老状元等人背后支持,岑总督言谈之中对你也是青眼有加,陈兄弟去琼州创业,定然是一帆顺。”

“一帆顺也好,困难重重也罢,这路既已选定,就总要努力地走下去。”陈强的话中透着别的意思,只是张榕轩却听不出来。

接下来几天,陈强在广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路救赎 最新章节第九十一章 官屠接见,投其所好,网址:https://www.xbqg9.net/40/4019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