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无影无踪(1/2)
作品:《明朝大枭雄》梃击太子案被刑部的人看的很重,这是他们利用此案大做章的好机会,上到刑部尚书下到司务郎中,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得盯着梃击案,左一个折子上书严惩幕后真凶,右一个折子上书彻查到底,弄的打算和稀泥的万历皇帝恼怒不已。▲∴▲∴▲∴▲∴复制本地址浏览
万历皇帝知道,朝中大臣死盯着梃击案不放不过是买好太子罢了,这几日万历皇帝也在为将梃击案化解而大造声势≮朝堂上装镊样的怒斥了郑贵妃御下不严,暗地里找太子谈话消太子在这件事上松松口〉话做皇帝做到万历这份上也是够窝囊的,可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万历爷这位大明朝的一哥居然就这么忍了。
太子朱冲现如今地位已然稳固,又深知父皇偏袒郑贵妃之意,虽然心中有些愠怒不满,但他自己毕竟还没当上皇帝,因此也不得不给自己皇帝老爹一个面子,亲赴郑贵妃宫中问安并表示了和解之意,郑贵妃如今知道大势已去,自然就坡下驴,郑贵妃“病中惊坐起”与朱冲相谈“甚欢”,至少在表面上缓和了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虽然他们都是各怀鬼胎在演戏,但不管你信不信他们是否能够缓和矛盾,可目下宫中一派安乐祥和的气氛是摆在明处的。
朝中支持太子的大臣们自然有他们的耳目获得宫中的消息,再加上太子或明或暗的指示。大多也明白了太子的意思,因此彻查梃击案的声音渐渐了许多,那些大臣们转而把目光放到了悬而未决的妖书案上。
可万事无绝对,大明朝立国以来,就从不缺那种出奇带冒泡“耿直”之臣。
刑部尚书张问达,右佥都御史何士进,刑部给事中王之为首的一些东林之臣这几日屡屡上书,追着梃击案和妖书案不放,直言郑国泰有重大嫌疑。
当大多数大臣迫于各方眼里将要选择沉默的时候,在士林之中颇有忠直敢谏美名的右佥都御史何士进竟然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折直达御前。
“陛下与东宫,情亲父子,势共安危,岂有祸逼萧墙,不少动念者?候命逾期,旁疑转棘≡详大受之疏,未尝实指国泰主谋,何张皇自疑乃尔?因其自疑,人益不能无疑,然人之疑国泰,不自今日始也。陛下试问国泰,三王之议何由起?《闺范》之序何由进?妖书之毒何由构?此基祸之疑也∠养浩等何由杖?戴士衡等何由戍?王德完等何由锢?此挑激之疑也∠宗顺,刑余也,而阴募死士千人,谓何?顺义王,外寇也,而各宫门守以重兵,谓何?王道乾,逆徒也,而疏中先有庞保、刘成名姓,谓何?此不轨之疑也↓者积疑至今日,忽有张差一事,正与往者举措相符,安得令人不疑!且今日之疑国泰,又非张差一事已也。恐骑虎难下,骇鹿走险,一击不效,别有阴谋。陛下不急护东宫,则东宫为孤注◎一东宫失护,而陛下又转为孤注矣。
国泰欲释人疑,惟明告贵妃,力求陛下速执保、成下吏$果国泰主谋,是乾坤之大逆,九庙之罪人,非但贵妃不能庇,即陛下亦不能庇也。借叫方,请自臣始。或别有主谋,无与国泰事,请令国泰自任,凡皇太子、皇长孙起居悉属国泰保护,稍有疏虞,罪即坐之,则臣与在廷诸臣亦愿陛下鲍国泰身,无替恩礼◆国泰畏有连引,预荧惑圣聪,久稽廷讯,或潜散党与,俾之远逃,或阴毙张差,以冀灭口,则罪愈不容诛矣々圣明裁察。”
何士进身为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郑国泰造反虽然朝廷封锁消息还是有只言片语传出被何士进听闻,这位何御史也是真大胆,在奏折中虽未明,却也点出了一点眉目,弄的万历皇帝懊恼不已,最可气的是何士进还搬出了因为子国本之争中为力鲍子而获罪的孟养浩戴士衡王德完的例子,直接就是打万历的脸了,气的朱翊钧把奏折撕个粉碎,龙书案上的物品也被万历全扔在了地上。
可怜锦衣卫指挥佥事耿年鹏弹劾韩延凌无端擅权私自扣押自己的折子根本没没让皇上看到,直接就给扔出去了。
一晃两天过去了。
自从当日胡逸之听了韩延凌提醒去找陈矩提审那个红封教头目之后便音讯全无,韩延凌知道胡逸之武艺高强不至于会出什么意外,可突然之间便莫名其妙的不见了,韩延凌心中也为他蹬心。
听闻陈矩这两日身体不适卧床不起,韩延凌正好去探望陈矩病情,顺便询问胡逸之的事,谁知陈矩那日见着胡逸之,韩延凌想要将红封教头目一并转往锦衣卫诏狱方便问案,陈矩一是知道胡逸之是韩延凌身边亲近之人并未怀疑有他,二是身体陈疾复发也无精力处理此案,便让胡逸之带了自己信物去东厂提了人犯。
眼见陈疾面色苍白,话有气无力,刚刚聊了几句,韩延凌便嘱咐他好好养病,便告辞而出。
一路之上韩延凌忧心忡忡,难道胡逸之带着人犯跑了?没理由啊!又或者是那个犯人害了胡逸之然后遁逃?依着胡逸之的武功也不至于如此不济呀!
刚刚回到镇抚司的韩延凌接到宫中太监传来的密旨,要其速决妖书案来堵百官之口。
盟海,这妖书案如何去查,偌大的京城近几十万人口,没有丝毫线索之下破案基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有线索,此案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大枭雄 最新章节第103章 无影无踪,网址:https://www.xbqg9.net/40/4070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