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瓶是水,另一瓶是沙(1/4)
作品:《钢铁火药和施法者》北方,遥远的北方。>
翻越遮荫山脉,穿过神圣帝国,朝着地平线的尽头前进,直至波涛汹涌的狭海,就能抵达真正的北方。>
维内塔人抱怨阴冷潮湿的冬天,从箱底找出长袖衣物;>
帕拉图人咒骂寒风刺骨的冬天,躲进门窗紧闭的房屋。>
殊不知命运对于塞纳斯人已经足够温柔——巍峨的遮荫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庞大的内海是天然储热池,所以两山夹地几乎全年不会结冰。>
而在真正的北方,寒冬之神将展示出残酷无情的另一面。>
漫天的暴风雪席卷一切,世间万物全部变成苍茫的白色,动物呼出的水汽在毛发上冻结,保存体温变成关乎生死的大事。>
就在这等滴水成冰的天地中,有一群人正在举行仪式。>
冰湖被凿出一条水路,一名赤身裸体的男孩颤抖着走进冰水。>
身体的热量在飞速流失,男孩奋力游向水路的尽头。>
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无人伸出援手。>
水面不断析出薄冰,若不是手持长棍的侍卫们及时敲碎冰面、捞出浮冰,锋利的冰碴就能要人命。>
母亲们闭上了眼睛,而男人们在低声议论:成人仪式通常在十五岁举行,即便如此也常有不幸发生,让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游过冰河实在太早了些!>
但男孩终究还是游到对岸。当他走出冰水时,围着冰河的人群爆发出阵阵喝彩。>
祖父走到男孩面前,解下肩头的披风为男孩系好。>
随后,祖父亲手为男孩在腰畔挂上了一柄镶有红宝石的短剑。>
短剑、披风和剑带——在参与仪式的人们的认知中,当一个男孩得到这三样东西,就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年轻人、一名战士。>
从这一刻开始,男孩获得了作为“自由人”的完整权力。>
接下来,宾客应该为男孩献上贺礼。>
但是男孩的祖父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摘下头顶的铁王冠,随手放在男孩头上。>
“卡尔,我做了一个梦。”祖父揉了揉男孩细软的金发,眼神中满是慈爱:“我梦到——你终将得到这一切。”>
一个梦并不能说明什么,它仅是祖父给予孙儿的美好祝福。>
但在这黑云压城的时刻,老国王预言式的话语让人们的心中又燃起一丝希望。>
观礼的贵族们依序将礼物堆放在男孩脚下。>
他们还有一场关于生死存亡的仗要打。>
……>
绝大多数公教和新教信徒并不知道极北之地还生活着一群人,他们也不关心。>
而在地理知识稍微好一些的人眼中——例如温特斯·蒙塔涅——极北之地的居民毫无疑问是野蛮人。>
这种认知的普及,很大程度是因为帝国“长期以来刻意使用[野人]和[蛮族]的形象扭曲北方的‘邻居’”。>
贬低敌人是帝国一贯的叙事方式,将北境诸国描述为“蛮人”与强调塞纳斯联盟是“叛党”如出一辙。>
事实上,自从四百年前公教会向[狭海沿岸]大规模派遣传教士,北境社会就迅速摆脱[部落-大区]的原始形式,诸部进入封建时代。>
毕竟传教士不仅带着经书,还带着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不拿出点好东西,如何说服蛮酋皈依?>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很快脱离了公教会的预期。>
经书、文化和神术,凭此三样法宝,公教会开疆拓土无往而不利。>
但是在北境……公教会失算了。>
与一触即溃的旧异教不同,北境的泛神信仰展现了出超乎想象的顽强生命力。>
因为公教会进军北境时,狭海两岸仍旧处于半神行走于人间的“神话时代”。>
北境的祭司们吸纳了公教信仰中的“正邪大决战”、“天国与地狱”、“永生”等元素,理顺了原本乱七八糟的北境神话,重新构建了一整套信仰体系。>
通常来说,话语权越是弱势的一方,越是趋向保守。>
例如诸多王朝鼎盛时都可以海纳百川,衰败时却往往落入“看谁都像叛徒”的惶恐;宗教崛起时强迫异教徒改信,衰落时就开始争论谁更虔诚。>
如果世上真有神迹的话,北境泛神信仰的涅盘重生算得上其中之一。>
信仰之战打了两百年,公教的神官对决北境的半神,一神宗教讨伐泛神信仰。>
以北境诸国王陆续皈依为标志,公教会赢了。>
然而时任教宗庇护二世没有时间庆祝,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可怕的东西——异端。>
问题就出在[第二代传教士]身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钢铁火药和施法者 最新章节第三章 一瓶是水,另一瓶是沙,网址:https://www.xbqg9.net/44/4444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