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
作品:《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为了不赌上国家的未来,而赌上自己的名誉和仕途的罗伯特·皮尔确实令人佩服。
他没有辜负「维多利亚时代的总设计师」和「英国第一公仆」之名,相比政客,弗兰茨更愿意称其为政治家。
只不过这位伟大的政治家赌上一切的一击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用途,因为在印度次大陆上风起云涌的起义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一切都源于阿富汗王国和锡克帝国的内杠,阿克巴汗算是一位十分英明的国王,他愿意和锡克帝国冰释前嫌,甚至是作出让步(放弃一部分双方有争议的领土)与其结盟共抗英军。
但是锡克帝国此时实际上的统治者金达皇后却并不信任阿克巴汗,前者对后者要求的补给置若罔闻,对其提出的联合作战既不同意,也不拒绝,甚至还为其提供假情报。
金达皇后是个精明的女人,她希望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到双方都元气大伤的时候,她再下手摘桃子,复刻其在宫廷斗争中的奇迹。
阿富汗人输了也不要紧,反正现在印度次大陆上一片混乱,只要锡克帝国提出停战,英国人应该会十分乐意接受。
而养精蓄锐的锡克帝国则可以趁机吞并阿富汗王国,到时候再南下入侵印度打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但阿克巴汗也不是傻子,他的父亲就是个老阴逼,对于这种招数实在再清楚不过了。
阿克巴汗之前忍辱负重是想先解决英国人这个大敌,但此时遇到了一个猪队友便知道事不可为。
于是乎阿富汗大军悄悄后撤,此时的亨利·哈丁有点懵,明明之前是被左右夹攻,怎么突然战场没有敌人了?
不过作为一个老将,他知道事有反常必有妖,现在绝对不是追击的好时候。
贸然出击只会给对手机会,虽然此时印度次大陆上风起云涌,但是从尼泊尔之战来看,除了锡克帝国和阿富汗王国以外根本不足为虑。
只不过锡克帝国和阿富汗王国这个组合真不好对付,因为无论攻击哪一方,另一方都可以趁机对英国占领区进行偷袭。
两个大敌都占领了险要的地形,而印度殖民地全是平原根本无险可守,所以之前亨利·哈丁为了稳妥起见想要用2-3年时间在锡克帝国外围造一圈包围网将其围死。
但是现在包围网没有造完,阿富汗人还从另一个方向打了过来,再加上身后茫茫多的叛军。
所以亨利·哈丁只能是向伦敦求助,然后便是固守待援,至少不能将印度次大陆的控制权丢掉,这是他的底线。
只不过亨利·哈丁万万没有想到,阿富汗人在撤兵之后在卡拉特汗国进行了一段时间高强度地烧杀抢掠,然后就撤兵了....
阿克巴汗在临走时还烧毁了山间的栈道,完全断绝了短期内再次入侵的可能,顺便坑了锡克帝国一把。
与此同时锡克帝国内部再次发生内斗,金达皇后和她的情人在王都内策划了一波大清洗,结果事情败露。
结果是王都三分之一被烧毁,近万名士兵和军官死于这场内斗。
亨利·哈丁在反复确认事件的真伪后进兵锡克帝国,这一次势如破竹,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进了锡克王公。
此时的金达皇后还想谈判,不过亨利·哈丁直接将其和锡克帝国的末代皇帝送去了德里。
锡克帝国也不得不放弃其宣称,降为王国,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管理,全面实行殖民地的来特瓦尔制。
来特瓦尔制是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实行的一种土地税收制度。「来特」是印地语对农民的称谓。
十九世纪初,英国殖民当局在孟买和马德拉斯直接向农民征收占收成三
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土地税,到了后期甚至发展到土地收成的三分之二。
实际上这是一种土地兼并的手段,同时也是印度次大陆人口增长缓慢(相对)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国攻占古吉兰瓦拉(锡克首都)的消息传来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那些印度土邦的叛乱就销声匿迹了。
没错!是销声匿迹,因为那些土邦王公们根本就不承认参加过叛乱,他们不过是为了「自卫」而已。
然而那些从四面明国家,他们的文明不值一提,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简直就和野蛮人无异。
俄国人只会喝罗宋汤!(英国老只配仰望星空!)
实际上的俄国,欧洲宪兵,60万常备军雄踞近东,国土面积横跨亚欧大陆,7500万的人口几乎等同于英法普三家总和。
正是在这种奇葩观点的指导之下,再加上弗兰茨的横空出世,导致大英帝国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危机之中。
本章已完成!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最新章节第九十八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网址:https://www.xbqg9.net/44/4462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