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论战(1/2)

作品:《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清大底蕴深厚,即便解放后不少专业都被调整到其他院校,但留下的规模也是其他院校望尘莫及的。

底蕴不仅仅表现在学术方面,还有文化建设,在1923年前后,清大就有自己的校歌。

1923年还是民国时期,那时清大吃饭靠抢,因此有好事者将校歌重新填词:

铲子锵锵,铃儿铛铛,全体学生,来到食堂。

鸡鸭鱼肉,烩炒一盘,大家举箸,杯盘以光。

嗷嗷饭桶来远方,嗷嗷饭桶来远方,饭菜未剩口尚张,因为要饱必须抢。

你抢,我抢,因为要饱必须抢。

可能有人认为民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事实胜于雄辩。

梁实秋先生在清大吃了科院校的食堂则文青了很多,像什么家园食堂、学苑餐厅、桃李园、丁香园、兰惠餐厅等等。

每个高校的学生都对本校的食堂了如指掌,比如哪个食堂的面好吃,哪个食堂的茄子好吃,哪个食堂的豆腐脑好喝,更重要的是哪个食堂就餐的女生多,然后绕远路过去,贼眉鼠眼的过过眼瘾……

眼下的清大也有好几个餐厅,杜晏清领着大家伙去的是教职工餐厅。

所谓教职工餐厅并不是仅供教职工就餐,也对学生开放,只是价格上要略微比普通餐厅贵一点点。

路过餐厅大厅时,唐植桐留意观察了一下,桌椅摆放的整齐,但跟邮电学院一样,没有板凳,大家都站着吃饭。

(图为80年代的清大食堂)

这种风格会一直持续到文到底看上你哪一点了?”程少军没get到冷笑话的精髓,有些不忿。

小王同学一听这话,柳眉一竖,就要回怼,唐植桐在桌子底下拍了拍她腿,示意稍安勿躁。

“你们一个个的没点眼力架,没看到妹夫一直在帮文文剥松子?活该你们一个个单身。”孙小普言语依旧犀利,开腔就是冷嘲热讽。

“你这丫头,人长得漂亮,坏就坏在这张嘴上,小心以后没人要。”程少军讪讪道。

“要你管!”孙小普压根不吃这套。

“哎,哥们,你倒是说说啊,我们也听听。”霍效平不搭理程少军和孙小普吵架,这俩人互相看不顺眼,从小吵到大,都习惯了。

“我觉得上面肯定有考量,都是身经百战过来的,啥风浪没见过,肯定能稳妥应对。”唐植桐说了,又等于没说。

“嘿,怪不得年纪轻轻就副科呢,你这也太四平八稳了吧?”程少军对于唐植桐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唐植桐也不生气,笑笑,继续剥着手里的松子,嘴上却没有停:“那我说啥?附和你们刚才说的?”

“那边可是高原,没通火车,也没通汽车吧?离最近的火车站有多远,你们算过吗?后勤补给怎么过去?各个种类分别要补多少过去?需要调动多少人力、物力才能保障后勤供应?你们想过这些吗?”

“喏,这份报纸我前些日子看了,白帽子尼的语气还算客气,还在用'证据'努力证明那地方是他们的,说明还有的谈。

即便是打,也得等到谈无可谈再动手吧?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慎重对待总是没错的。”

“还有啊,郎久、空喀山的事,我猜咱们应该没吃亏,甚至是胜了。

这都是去年的事了,要是吃了亏,白帽子尼回信应该不会这么客气。”

唐植桐将剥好的松子递给小王同学,扑拉扑拉手,打算歇歇。

空喀山事件中武清国同志壮烈牺牲,但我边防队击毙敌军9人,伤3人,俘虏敌军副司令官辛格中尉等7人,残余阿三逃出国境。

这些都是后面公开的,眼下还没有渠道流传到唐植桐这个层面,所以他没说出来。

唐植桐掏出烟,给几个男同学分发一下,继续侃侃而谈:“打仗哪有那么容易,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就好比咱哥俩一言不合打架,输的那方吃哑巴亏?

要是我输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要么喊朋友帮忙,要么找公安主持公道?

那这个架就不能善了了,要么规模越来越大,要么要有一方认怂蹲局子。

同样的道理,两国交战也一样,总得先考虑第三方会不会插手吧?要是有别人替阿三出头,咱们又该怎么办?

解决了这个前提,才能考虑真打的话,要达成什么战略目的、如何打、打多大规模、打到什么程度、打多长时间、怎么收尾等等,复杂着呢。

所以我才说,这事啊,咱们想简单了,听安排就得了,不添乱。”

唐植桐也不敢多说,生怕刹不住车,综合天下大势剖析跟阿三的这场自卫反击,可这话不兴说,因为很多信息并不是一个平头百姓能接触、了解的。

其他人都在静静的听着唐植桐分析,一时间觉得竟然有那么几分道理。

“那你认为打不起来?”单伟挠挠头,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最新章节565论战,网址:https://www.xbqg9.net/45/4518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