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棉甲(1/2)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深秋的高原,寒风凛冽,气温已经跌倒了零下,呵气成冰。
凛冽的北风,在山涧呼啸着翻滚。
然而,这声音却被荒原上,咆哮着的厮杀声与无数人的惨嚎声彻底掩盖!
就连那凛冽的寒风,在此时此刻,也被厮杀双方的战士的热血所感染。
刺骨的寒风,在此时仿佛变成了炎炎热风。
汗液与热血在同时喷涌。
狭路相逢勇者胜!
噗!
王大斧用力的挥舞着他所握持的重斧,足足明已经消散,只剩下了人类最原始的野兽本能。
残暴、嗜血与无情,主宰着一切。
穿着皮甲,戴着毡帽的宋军,与穿着毛毡的吐蕃人,混战在一起。
若有人在空中俯瞰的话,那么,就会明显看到,很显然,自诩文明,以仁义为本的宋军,比起那些最多只穿皮甲的吐蕃人,更加野蛮、凶残、嗜血。
特别是那些和王大斧一般,穿着重甲,持着重斧或者铁锏的武士。
他们就像是一尊尊沉默的金刚,将他们的怒火释放到了吐蕃人身上。
专一制造军器局和军器监生产的锁子甲,披挂在这些武士身上,使得他们几乎可以免疫大部分吐蕃人的兵器劈砍。
而他们手持的精铁锻打的昂贵兵器,则仿佛死神的镰刀,收割着他们的敌人的生命。
这就是冷兵器时代,重甲步兵之所以能横扫战场的缘故。
也是如今这个时代的趋势。
党项人的铁鹞子,人马皆具甲,而且其甲具使用的是党项独步天下的冷锻技术锻打而成,其名曰:瘊子甲。
这种铁甲,甚至可以在五十步的距离上,免疫除了神臂弓和,在上面签字画押,然后交给种建中:“指挥请过目一下,此战,贵军斩首两百书,在上面签字画押,表示认可,然后看向那些被俘的俘虏们。
“尔等当感恩当朝官家圣德仁厚,以生民为上,所以即便尔等乃化为蛮夷,依旧推大恩于尔等……”他轻声说着。
这是事实!
要不是当朝天子,以仁厚为本,用圣人之教,颁元祐军赏令,使生俘的赏格高于斩首的赏格。
不然,种建中知道,杀俘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他约束部下,今天这字!”
这是汴京人的常态。
汴京是大宋识字率最高的地方,就连那些扛大包的壮丁,也能识字,甚至还会算术,能算得清百以内的加减!
以至于,汴京百万军民,文盲率可能不足四成。
于是,形成了汴京的市民文化。
才有那么多丰富的娱乐活动和章,难怪如此忠义!”
“大斧如今,既已有官身,更当努力啊!”
“为将之人,该当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明理!”
这也算是大宋的传统了。
无论文武大臣,遇到那些对自己胃口的年轻低级武臣,总会劝对方多读书,读好书。
若这些年轻人,照他们的去做了。
自然会提拔、提携起来,将之慢慢的培养成自己在军中的盟友。
范文正公、韩忠献公,都曾在西军大量培养人才。
已故的狄武襄公就是范文正公的杰作。
当然了,种建中知道,这王大斧的前程,是轮不到他操心的。
向宗吉虽然只是向家族人,但有着这层关系在,只要这王大斧继续保持下去,向家迟早会把他提拔起来。
搞不好,明年的武学推荐入学名单里,就有此人的名字。
王大斧不知道这些,见着种建中这样,曾在官家身边服侍过的名门子弟,老种太尉家的衙内这样的人物,竟勉励自己,顿时感动起来,拜道:“小种太尉教诲,俺记下来了。”
“俺定好好读书……”
“只是……”他抬起头,看向种建中,想起在汴京听说过的那些故事,纳头拜道:“俺比较愚笨,却不懂该去何处读书,望请小种太尉指点迷津!”
种建中笑起来,觉得此人果然实诚,于是提点道:“大斧难道没听说吗?”
“熙州的游知州,乃是横渠先生的高徒。”
“横渠先生,乃是我朝的大儒,横渠一门以有教无类为要!”
“便是俺,当年也在横渠先生门下求学,得先生教诲,受益终身!”
“今大斧欲求学,自当以游知州为师!”
“而游知州已聘了多位昔年同窗,到熙州州学就任,欲效仿范文正公当年在南京应天学院之壮举,将圣人经义,于熙州重燃!”
“大斧若诚心向学,自当去熙州州学,拜入游知州门下。”
王大斧一听,立刻再拜:“末将多谢小种太尉指点迷津!”
“只是,俺出身低微,恐游明府不收,愿请小种太尉修书一封,为俺介绍介绍!”
种建中听着,看向王大斧的神色就变了。
他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最新章节第六百一十四章 棉甲,网址:https://www.xbqg9.net/45/4549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