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伎术官的春天(2)(1/2)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钱乙跟着陈易简,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太医局的官署前。

钱乙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和他记忆中的太医局完全不同了。

就连牌匾,都已经换了。

那原本悬挂着太医局的匾额,已经被一块全新的,写着:汴京第一伤药所的牌匾所取代。

大门两边,也都各自凿开了好几个门扉。

有官吏在门口值勤,更有凶神恶煞的官兵,拿着兵器在一边维持着秩序。

“都排队,都排队!”

“有具保者从左入,持保书入内看诊;无具保者从右入,交钱选官看诊!”

钱乙听得一阵莫名,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

以至于他产生了一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错觉。

他想着,在来的路上,所见的靖安坊的景象,又看着眼前种种,一种脱节感在心中油然而起。

陈意简带着他,从官署正门直接走进去。

一进门,钱乙就看到了,在大门两侧的走廊上,似乎都各摆着两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太医局的官吏。

他很快就发现,这两个走廊上的人群,有着明显的分野。

左侧走廊上的人,大都是衣着寒酸,甚至是破烂的穷苦人家,而且人数很少,看上去稀稀拉拉。

这些人的家属,都拿着某种官方文书。

而右侧的人,穿着就五花局,余者御书院、图画局分之。

钱乙听着,仔细回忆了一番,然后点点头,道:“确实!”

他想了起来,那位少主,似乎从庆宁宫开始,就不用珍贵的香药了。

而是选择那些廉价、平民的熏香。

其在乎的并非味道,而是健康!

故此,只用中正平和之物。

夏季蚊虫多的时候,才偶尔加一点能驱蚊的香药。

“真真是圣天子啊!”钱乙感慨着。

陈易简却是打开了话匣子,与钱乙道:“仲阳可知,如今太医局内,也已经奉旨,建立了一套位于东司正副使之下的磨勘转迁之制?”

钱乙咽了咽口水,拱手道:“敢请官院赐教!”

过去医官们因为没有一套和文武官员一样的中低级磨勘转迁制度。

所以,只能靠熬,熬到自己能有资格到御前诊脉,才有机会因为侍奉帝、后得力,得授一个官身。

但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有这个幸运的。

因为,御前诊脉,是靠技术和水平吗?

错!

靠的是和天家关系的远近亲疏啊!

孙奇父子兄弟数十年,垄断给帝、后诊脉的特权,直到元丰六年孙奇致仕才告结束。

而他钱乙之所以能到庆宁宫给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诊脉,也并非因为他有多么了不起的医术。

是因为他姓钱——钱缪的钱!

所以,为武贤妃所请,给当时害了急病的皇九子诊脉。

靠着救活了皇九子,展现了对小儿疾病的救治能力,得到先帝器重,才得以给当时的延安郡王诊脉。

而在这之前,他已在翰林医官院蹉跎了十几年。

如今,太医局建立健全了自己的转迁磨勘制度,在钱乙看来这甚至比太医局有医学生千人还要值得高兴!

这意味着,医官系统开始成熟,能有一个通畅的上升通道。

陈易简拉着钱乙的手,开始对他介绍起来。

钱乙听完陈易简的介绍,越发的振奋。

却是,如今的太医局,不仅仅建立健全了从学生到医官到东司正副使之前的磨勘转迁体系——自下等学生到上等学生,经考核合格,可为医官。

医官分为三等:初等、中等、高等。

其磨勘与文武官员相同,不同的是,医官积功、磨勘增减和拔擢,与其从事的医疗息息相关。

就拿在汴京坐诊的医官来说,每看一个病人,就积一点。

积满一百,若无重大过失,可算一考,每三考算一任。

两任六考后,就可以转迁一官。

若是随军的话,采用军功系统,治好一个轻伤士兵算伤敌一人,治好一个重伤士兵,等于斩首一人。

高级将领,依斩将夺旗、先登等奇功算。

如此,三等医官转迁完毕,则相当于文臣、武臣从不入流品的卑官、卑将,正式进入选人/小使臣阶。

在医官系统,这叫教授。

教授分三等——教谕、博士、教授。

主要在地方州郡或者京城太医局中教授学生(当然也可以继续随军为军医,依旧采用军功转迁)。

三等教授,以教学成果为考绩。

每教出一个医官,算一功,积满十人为一考,两任六考一转迁。

三等教授任满,可以前往翰林医官院,参加考核,经考核可以录为翰林医官。

这个时候就可以参与到大内诊治了。

从宫女、内臣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最新章节第六百三十五章 伎术官的春天(2),网址:https://www.xbqg9.net/45/4549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