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王珪之死(1/2)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劝一劝?
赵煦回头,看着身后帷幕里的向太后。
脑海中回闪着上上辈子,他要废掉如今那位太皇太后的时候,向太后带着他的生母到面前的时候的场景。
向太后就是这样的性子。
只要事情没烧到她身上,她就喜欢和稀泥。
在现代,赵煦看的史料里,她在赵煦暴卒后,也尝试和了一下稀泥。
可惜效果不太好。
等向太后一死,蔡京反手一个元祐党人碑就完全摧毁了这位太后的全部努力。
这很正常,旧党贬死了那么多新党,新党上台又贬死了更多旧党。
你说不打就不打了?
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向太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劝,是可以劝的。
赵煦稍稍清了清嗓子,看向帷幕另一侧的太皇太后,低声道:“太母,父皇刚刚升暇上仙,左相乃是父皇股肱,不可深贬啊!”
若是连王珪这样的一个人,都要看在大行皇帝的颜面上,不可深贬。
那么,那些大行皇帝生前并没有要废掉的法令和政策呢?
谁敢轻言废弃?
谁又还敢和赵煦上上辈子一样,直接无视他这个坐在御座上的孝子?
岭南的荔枝虽然好吃,可一年只能吃两个月啊。
想清楚吧!
留学十年,赵煦在现代学到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就是:即使是一个垃圾,在真正的运营达人手中,也能发挥它的价值。
用一个王珪的暂时平安,来换太皇太后和司马牛之间出现裂痕,很划算。
赵煦的话,不轻不重,在这个小殿中,清清楚楚的落到了太皇太后和司马光耳中。
这就让帷幕后的太皇太后不得不退让。
因为她想起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过犹不及!
假如,她在六哥抬出了大行皇帝的情况下,还要执着于剥麻王珪,深治其罪。
哪怕现在的六哥反应不过来。
他长大了呢?
这欲盖弥彰,弄不好就要弄巧成拙了。
于是,她也只能是气呼呼的说道:“既然是官家求情,老身看在大行皇帝的面子上,便且饶他死罪!”
“然则,国家法度,不可轻废!”
“即使不能深罪、剥麻,罢相制书之中,也必须写明王珪所犯种种罪过!”
“尤其是当日都堂上,他竟敢说那样蛇首两端,不顾大义的话!”
“此诚老身心头之恨,若大行皇帝知道了,怕也轻饶不得!”
这个事情对太皇太后尤其重要。
她必须告诉天下人,告诉六哥——王珪那个混账在都堂说那样的话,和老身和高家和雍王没有任何关系。
这都是他自己胡说数字级别的。
尤其是那些大行皇帝赐下的孤本、珍品,记录着从汉以来的种种秘闻。
所以他知道,自古以来,皇室要杀人,其实不需要用刀子,有些时候连狱卒都不需要。
一杯毒酒、三尺白绫、一块黄金,若被一个拿着宫中信物的人,送到大臣手中。
这个大臣敢不死吗?
甚至,都不需要带任何东西,那个人只需要暗示一下。
自知处境的臣子,识相的话就会在使者离开后自我了断。
就像是越懿王,太宗只和他说了一句:汝自为之。
他就已经完全理解了,回家就自刎而死,连血溅殿堂都不敢!
让司马光尤其敏感的是——章献明肃垂帘时期,宰臣曹利用,就是章献明肃身边的内臣逼死的。
现在,垂帘的太皇太后,会不会学章献明肃?
司马光不知道,也无从猜测。
他只能看向那个进入小殿的老内臣。
只听那个叫石得一的内臣奏道:“启禀陛下、太皇太后、皇太后,探事司言:郇国公乃是在一个多时辰前,听到一首歌谣后,怒骂不止,吐血而死!”
“歌谣?”帷幕后的向太后好奇的问道:“什么歌谣?”
一首歌谣,能气死一个宰相?
会不会太夸张了?
但向太后内心的好奇心,却又驱使着她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究竟是一首什么样内容的歌谣,竟连王珪这种被人骂做三旨相公的老臣都能气死?!
石得一将袖子里取出一张白纸,捧在手中,呈递到了赵煦案前。、
赵煦低头一看,就乐了起来,然后将之送到了帷幕里,拿给向太后看。
向太后接过去,放在面前一看,神色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然后她将这纸亲自拿到了太皇太后面前:“娘娘,看看吧!”
太皇太后看了一遍,却是笑了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千夫所指,所谓的人言如刀吧!”
她隔着帷幕,看向那个在殿中站着的老臣,吩咐道:“粱惟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最新章节第七十八章 王珪之死,网址:https://www.xbqg9.net/45/454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