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赵煦:不赚就是亏(1/3)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赵煦拿出郭忠孝送来的名单,看了看,然后问道:“都堂新除的给事中张问……”

“此公何人?”

这个,还真是赵煦的知识盲区。

完全不熟!

但,吕公著却在劄子中给其评价极高——方天下知国用经济之士者,不足十指,臣问可居其一!

吕公著是轻易不会这么评价一个人的。

可问题是,赵煦上上辈子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一个大臣!

王子韶功课做的很足——擅长向上管理的人,都是细节狂魔。

所以,他只是稍稍回忆了一下,就奏道:“奏知陛下,都堂所举新除给事中臣问,乃是老臣矣!”

“此大臣今年寿几?”赵煦好奇起来。

“七十有五!”

赵煦眉毛一跳,如此高龄的大臣?!

吕公著在搞什么?

要知道,赵煦一直在推大臣致仕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目下,除了一些例外与特殊情况外。

天下州郡,那些七十岁以上,还占着茅坑不走的文武官员,都在被大量优化。

赵煦宁肯多花钱,给这些人多一些致仕待遇。

也要坚决的清退他们!

为此,赵煦在今年正月的推恩功臣诏书里,特意立了一个标杆——追封王彦超为凤翔郡王,追赠太傅、尚书令,同时命礼部从王彦超直系后人中挑选两人出来,恩荫为三班借职。

理由除了老生常谈的‘朕思慕祖宗功臣’之外。

重点指出的就是——故凤翔郡王,深明大义,忠心社稷,开国朝七十致仕之先河,朕甚嘉之。

赵煦都这样明示了,按道理来说,不可能有人冒着获罪的风险,将一個七十五岁的老臣,推到朝中,而且还是极为关键的给事中的位置上。

也就是赵煦的耐心向来很好,不然,换一个皇帝,此刻大约就要骂娘了。

便平静的听着王子韶介绍起这位被吕公著推崇的大臣的履历。

“臣问,乃是仁庙康定二年茂才异等科出身……”

赵煦眉毛一扬。

制科啊!

大宋迄今百五十年,若赵煦没有记错的话,只进行了大约十字……为种公所爱,种公曾赠其汝州田十顷为谢,臣问坚拒,由之为士林所推崇,以为贤能!”

赵煦听着,却是眯起眼睛来。

在大宋,文臣士大夫的派系多如牛毛,而且这些人反复横跳,几乎没有人会长期的留在某一个派系或者支持某一个主张。

典型的就是回河派和反对回河派之间的争论。

这场大争论里的成员,有很多都不止一次改变过自己的立场。

而最新的形势是反对回河的派系,大获全胜。

因为赵煦不想回河。

于是,朝野内外,都在说回河劳民伤财,还未必有用。

但有一点,却是大多数士人都无法改变的。

那就是他们的起家、出身给他们染上的底色。

所谓起家、出身,是大宋才出现的概念。

这是科举制下,流官制度的副产品。

其顾名思义,起家指的是其初入仕的地方,而出身则是其入仕的途径。

这些东西会跟随一个官员的一生,并成为一些圈子的准入门槛。

像这个张问,他是制科进士的出身。

这就是鄙视链的最高点!

可以俯瞰并鄙夷其他所有出身途径的文人。

而这个张问的起家之地,是在西北的延州。

这是西军背景啊!

而且……

故赠成州团练使种公?

赵煦问道:“可是讳世衡的那一位种公?”

“圣明无过陛下!”

赵煦搓了搓手。

种世衡的幕府机宜文字啊!

作为种家军的创立者,种氏将门可是西军最大的山头之一!

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府州的折家了。

见着赵煦对此似乎很感兴趣,王子韶立刻就道:“陛下,以臣所知,故赠成州团练使诸子,如古、谊等迄今仍以子侄之礼敬重臣问……”

“哦!”赵煦点点头。

心中明白,这个张问大概就是种家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与盟友了。

所以……

他蹉跎至今,未能升待制也是这个缘故吗?

因为犯了忌讳?

赵煦旋即就在心中否定了这个猜测。

因为,大宋的士大夫们,他们中有蠢的,有坏的,甚至有又蠢又坏的。

但,这些人的阶级立场和阶级觉悟却是黑不得的。

哪怕是后来的南宋小朝廷,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

依然有着数千名士大夫,心甘情愿的跟着小皇帝一起跳海。

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可是带元的无下限招抚!

只要投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最新章节第七百八十八章 赵煦:不赚就是亏,网址:https://www.xbqg9.net/45/4549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