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部署(2/3)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贵国国主固忠,我主也不能失义啊!”

所以,这封奏疏,还没有来得及递上去。

就已经被宋庭拒绝了。

那位宋庭的翰林学士,已明确告诉了他——即使贵国呈递此奏,我国也不会应允贵国所请!

直到,李资义奉上了黄金百两为酬。

那位翰林学士,才悄悄的指点了他一条明路。

高丽应该先把上次大宋售与高丽的甲械的钱还上。

只有这样,大宋才会考虑,下一步对高丽的援助或者军售。

否则……一切休谈。

因为……

“我主大宋皇帝陛下,最重信义二字!”

“贵国若不守信,我主如何行义?”

想到这里,李资义就又叹息起来。

高丽如今,那里还有钱?

便是他这次带来的财帛,也只是黄金五百两,白银两千两罢了。

这些钱,都是国主从国库里挤出来的。

是作为他来中原的活动经费的。

再想要钱的话……

恐怕只能向庆州的金氏、崔氏,还有他家这样的门阀伸手了。

但金氏、崔氏……这些门阀,肯愿意为了王家的高丽社稷,毁家纾难吗?

李资义是有答案的——怎么可能?!

中原的南北朝的时候,七姓五望们,肯为了北魏、刘宋、萧齐等乱七官、贵族。

相反,辽主启用了不少投降的高丽文臣、贵族。

许多人在投降后,都得到了提拔。

这样一来,无论是金家还是崔家,都动摇了。

据说,已经有旁支,跑去投效辽人。

也就是李资义的家族,因为和王家捆绑的太紧密。

不然的话……

李资义正想着这些,他的房门被人推开。

他抬起头,看向前方。

穿着袈裟的义天,出现在他面前。

“舅父起来了?”义天问道。

李资义赶紧起身行礼:“臣见过殿下。”

义天是已故的那位高丽文宗最小的儿子,同时也是李资义的姐姐仁睿太后所生的王子。

因其自幼喜佛,也因为高丽的政治需要,所以他还未成年,就剃度为僧,进而以王子身份,执掌高丽诸寺。

义天唱了声佛号:“阿弥陀佛!”

“我听说舅父昨日见过了那位刑内翰?”

“嗯!”李资义叹息一声,对义天道:“殿下……我高丽社稷,此番恐怕难以安然度过了……”

义天合十叹道:“阿弥陀佛……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

“舅父!”他抬起头:“还请与孤仔细说说,那位刑内翰与舅父所说的话……”

说着,他就脱下了袈裟。

穿上袈裟,他是僧人。

脱下袈裟,他是王子,王氏高丽的一员。

如今,国家危难,他这个王子,避无可避,只能全身心的参与进来,救亡图存!

而,这中原的大宋,或许是高丽王国如今局面下的唯一生机!

……

赵煦睁开眼睛。

石得一的身影,已出现在帷幕之前。

“都知来了?”赵煦问道。

石得一在帷幕后面,躬身道:“是……”

“进来说话吧!”赵煦吩咐着,就坐了起来。

在这寝殿中守夜的孟卿卿,带着宫女们,缓缓退下。

而向太后派来,在殿中监督宫女与女官们的一位老女官,从角落里走出来,她默默盯着所有女官、宫女都出了寝殿,这才对着赵煦拜了拜,退到帷幕外,并将帷幕放下来。

现在,向太后已经知道,赵煦早上或者晚上,都可能召见石得一等近臣,听取有关汴京内外的报告。

向太后无比欣慰,于是下了旨意,在官家与近臣谈话时,所有人都必须退出寝殿,同时,在这寝殿门口,派了像那位老女官一般,绝对信得过的女官把守。

石得一躬身来到赵煦榻前,俯首拜道:“臣给大家问安。”

“朕安!”

赵煦看向石得一,问道:“都知,可是有事?”

“回禀陛下,探事司的逻卒,昨日在鄢陵县的马兰桥镇,亲眼看到了当地税吏,将一个来自许田镇的商贾的货物,全部扣押,并以其贩卖私盐为由,投入监牢……”

赵煦听着,眼睛眯起来:“这么快就有人敢做这种事情了吗?”

石得一匍匐在地,不敢接话。

赵煦敲了敲手指,吩咐道:“都知啊,让逻卒们将那位商贾的姓名、籍贯打探清楚!”

“然后马上派人去其家乡,找到其家眷!”

“告诉其家眷,此人在马兰桥镇所遭遇的冤案!”赵煦在冤案这两个字上,特别加重了语调,这等于直接就给这个案子定性了——别管,那个商贾到底有没有贩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最新章节第八百二十六章 部署,网址:https://www.xbqg9.net/45/4549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