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文彦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1/2)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元丰臣节度使归节,自来只有致仕或者拜相!”

“如此说来,此番入京的,就是那位三朝元老,大行皇帝潜邸之臣,知河南府的韩绛韩子华了!”

“那,怎会有两把清凉伞?”有人不解的问道。

高举的青罗伞,是宰执大臣的身份象征。

那人道:“恐怕回京的不止是韩子华……还有那位一直在洛阳闲居的三朝元老,致仕故宰相潞国公了!”

……

高举节度使旌节的仪卫,直接从汴京城城门走了进去。

没有任何人、任何东西,可以拦在他们的前面。

开封府的左右都巡检的士兵,已经全体出动,将拦在仪卫前面的一切商贩、障碍统统清理干净。

遇到那些违建在道路上的建筑,也是直接拆毁!

节度使出节、归节,是自唐以来的国家大典。

大宋,节度使虽然变成荣誉头衔,不再实授人臣。

然而,节度使的地位和威权,依旧高于一切!

尤其是文臣持节节度使,号称使相,地位还在宰相之上!

乃是天子对于一个大臣的最高礼遇!

生封节度使,死赠王爵,配享宗庙,这是大宋文臣们的最高梦想。

章惇骑着马,看着那队威风彦博骑在马上。

虽然他今年已经七十有九,马上就要贻庆骑着马,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汴京城已经近在眼前。

文彦博回头看了一眼,在自己身后的那个骑在马上的韩绛。

他嘴角微微笑了笑。

“韩子华,你这身体连老夫都不如,还能适应都堂上的政务?不如面圣后和老夫一起回洛阳参禅念经,逍遥快活?”

韩绛只是笑了笑,在马上拱手:“某自然比不得太师!”

“只是,大行皇帝恩情未报,少主年幼,两宫以国家事尚需老臣辅佐,命某入京辅佐少主……”

“某安敢辞之?”

这次回京,韩绛是来证明自己的。

熙宁彦博不再理会韩绛。

韩家三昆仲。

韩三(韩绛)偏新法,但也赞同旧党的说法。

韩五(韩维)偏旧党,但也觉得一些新法不错。

韩六(韩缜)就完全的支持新法,只是认为需要调整。

这韩家的人,一个比一个滑溜!

合着,无论新法成败,你韩家都能屹立不倒?

而且,这三昆仲,就是当年一手把王安石拱进了汴京城的人。

特别是韩维……

别看韩维在变法后,就和王安石撕破了脸。

但在当年,就是这个人天天在大行皇帝面前称赞王安石!

“等入了宫见了两宫,老夫定要和两宫好好说说……”

“大行皇帝既都已经有了悔意!”

“自当一鼓作气,尽罢那些害民残民之法!”

……

福宁殿内。

赵煦正在向太后辅导下读书。

一本《谷梁春秋》如今已经差不多学完了三分之二。

所以,两宫都在谋划着,下一本读什么?

左传?还是公羊春秋?

公羊春秋第一个出局!

原因?

天天喊打喊杀的公羊学,实在不适合让仁孝纯厚的天子看。

这不止是两宫的意思也是两位翰林学士的意见,更是朝臣们的意见!

天子年幼,就该多读圣人经义,多读仁恕之言。

像公羊春秋这种早就扫进历史垃圾堆里的胡言乱语和神神道道,还是不要让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就接触的好。

左传也在随后的讨论中被摒弃。

原因是,大家都觉得天子都读了谷梁了,若再教左传的话,一旦教完了,天子就可能自己主动去读公羊!

太可怕了!

公羊学迷信落后,实在是腐儒之言!

于是,礼部说,应该让天子读孟子。

三省髃臣则强烈推荐天子读《荀子》。

三省的建议,首先被无视。

因为读了荀子能干什么两宫还不知道?

荀子后面是扬雄读完扬雄的文章,是不是就要教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了?

想都别想!

但孟子,两宫也不大喜欢,因为王安石推崇孟子,两宫恨屋及乌!

好在,今天,两位元老大臣,国家重臣就要回京。

尤其是文潞公文彦博,曾辅佐仁庙、英庙和大行皇帝。

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向太后,都很尊敬他,也都很信任他。

有了这位老臣在,向太后和太皇太后都觉得,以后有主心骨了。

母子两,一个教一个读。

很快的,今天的功课就差不多了。

赵煦抬起头,看着向太后,问道:“母后,儿听说,今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最新章节第九十二章 文彦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网址:https://www.xbqg9.net/45/454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