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6章真(3/4)
作品:《诡三国》有兴趣。华夏起源于炎黄,但是对于炎黄究竟是从何处而起,却向来有五省相争,各有说辞。>
『炎黄自然是源于中原!』夏侯惇斩钉截铁的说道,『三战板泉而得炎帝之志,又战涿鹿之野而定鼎天下!此史记有载之,莫非骠骑以为其虚?』>
『呵呵,』斐潜笑了笑,指了指脚下之地,『我是说,华夏起于此间……非此地,非关中,非山东,而是此间……何源于此?』>
炎黄的历史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以至于当华夏人想要寻找确切的炎黄的历史印记的时候都有些为难。但可以肯定的是,炎黄是起源于黄河的两个部落,和蚩尤等部落一样,都是在黄河流域周边,差不多时间段内繁衍出来的。>
如果是一只猴子,或许一生都走不出一片树林。>
一群猴子,就有了去其他森林的可能。>
当部落进化繁衍到了一定数量的时候,争斗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这个……』夏侯惇没想到斐潜的『此间』的范围是如此的大,一时之间竟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可是夏侯惇又不甘心才第一句话就落在了下风,便是以言反击道:『既是如此,骠骑以为华夏源何故?』>
斐潜竖起了两根手指,『华夏之源,唯二也。』>
『炎黄?』夏侯惇说道。>
斐潜摇头,『非也。炎黄为表,「争融」为实。争者,天地相争,人兽相争,不争,不得活。融者,纳百川而河海,博众长而华夏。』>
夏侯惇也是笑了笑,『故骠骑欲纳山东乎?』>
斐潜摇头,『非某意纳山东,而是山东意归华夏乎?』>
『哈哈哈哈,』夏侯惇大笑,『骠骑此言,可是代天子而问之?』>
斐潜也是笑,『敢问炎黄之初,有天子否?』>
『你!』夏侯惇拍案而起,然后看到了在斐潜身边周围的那些虎视眈眈的护卫,便是吐出一口长气,缓缓的坐下,『某原以为这袁公路就是狂妄到了极致,僭越到了极点,没想到……哈哈……』>
斐潜微笑,并未因为夏侯惇的讥讽而动怒。>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其根源是因为某几个人?比如说炎黄二帝?抑或是尧舜禹?显然不是。虽然在运城盆地这里,诞生了华夏早期的王朝,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某个天子,或是某个皇帝,而是在这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在坚持自己文化的前提下,又能不断吸收外来优秀及实用的文化为己用,才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大且统一的王朝。>
华夏的图腾,也说明了这一点。>
汉之所以强大,不是说刘邦的治国安邦技能有多么强,挥挥手便是天下风调雨顺一片祥和,而是因为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纷争当中,华夏民族已经不想要继续战争了。>
而现在汉之所以衰败,是因为大汉三四百年来,完全僵化的政治体制和官僚机构,已经大大落后于华夏民族,整体民众的需求了。>
简单来说,就是大汉当下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跟不上民众需要了,但是大汉的朝堂之上的皇帝和官吏,依旧不想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只想着经学传家万年万万年,祖宗之法不可变。>
而后来历史上的隋唐为什么会迎来复兴?那是因为五胡乱华打破了汉朝以来渐渐僵化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甚者多多少少改变了汉人的一些性格。>
而且最关键的地方,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首先当时乱华夏的是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北方大地的汉人失去有效的大规模的组织能力的时候,五胡既要忙着收服地方上的汉人,又要忙着彼此征伐,导致了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斗争前期根本没时间完全收服汉人,又在中后期的时候面对本族人口因战损减少,不得不与汉人妥协,借助汉人的力量,最终『融合』。>
这种在某些砖家叫兽嘴中的『融合』,无疑是充满了血泪的,而且远远没有砖家叫兽说得那么简单,稍微不慎就会落入辫子朝代的模式当中。当然,这些专家教授故意这么说,多多少少也有再替辫子朝代涂脂抹粉的意思。>
也正式因为有『五胡乱华』的这个『融合』的先例,所以后世封建王朝中一些士族门阀只要愿意和外族『融合』,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毕竟是世界村么……>
后世不少人在屁颠颠的鼓吹辫子,但事实上辫子总人口到了后期不算少,可是其战斗力和精神面貌却差到了谷底呢?因为辫子走的路线,不仅没有试图和华夏文化融合,甚至是不遗余力的压制,分裂,奴役,不管是从精神面貌上还是从战斗力上,都是如此。>
大兴文字狱,海禁,空前严格的户籍制度,发扬八股取士,种种都是要往死里整汉人。这种政治思想,使得整个国家无限僵化,失去活力。当时欧洲的文化已经传到中国,你能想象康麻子会解二元一次方程吗?在故宫内皇家收藏的西洋物品不计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诡三国 最新章节第3396章真,网址:https://www.xbqg9.net/45/45961/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