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8章 斑驳的信,负心的汉,承载记忆的箱子。(2/5)

作品:《战地摄影师手札

.

如有可能,盼来信至...只是...可通邮...

...

各子侄弟...仍望父兄鼓...参加革...工...习,才不...落到时代后...甚...做出对国...百...不利...

请父兄多...领...反抗...侵略...

...

不孝...霖...敬上。

民国廿...月..七,于西班...德...

或...绝笔...

看完了照片里这封斑驳残缺的信件,卫燃沉默了许久,随后深吸一口气看向了最后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里,拍下的同样是一张照片,一张黑白色的照片。

在这张照片里,中间靠右下角的位置同样有个弹孔。而在其余已经修复的部分勉强能看出来,那是个身材消瘦,并不算高大,而且穿着西班牙国际纵队的制服,脸上带着灿烂笑意的男人。

他留着只有一层短茬的头发,手里杵着一支西班牙版的1893步枪。在他的身后作为背景的,似乎是一片蜿蜒的战壕。

“就这些?”卫燃抬头问道。

“就这些”

夏漱石说道,“但是经过走访,已经找到了收信地址。”

“找到了?”卫燃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

“沪市的霞飞坊,现在叫淮海坊。”

夏漱石接过卫燃递回来的照片递给了秦绮,“我的老师通过官方的力量进行了详细的走访,最终找到了一户姓虞的原住民。”

“联系上了?”卫燃惊喜的问道。

“总算是联系上了”

夏漱石点点头,“虞彦霖有个哥哥叫虞彦霆,淞沪会战的时候,这位虞彦霆在左翼军下辖的第15集团军担任排长,没能活下来。”

“还有后人...还有后人在吗?”卫燃问道。

“那封信里面提到的那位童养媳春彩一辈子没有嫁人,淞沪会战之后,她和嫂子还有公公婆婆带着虞彦霆的幼子虞光复一路逃难,先后去了洪都、常沙,最终逃到了山城。”

夏漱石说到这里却叹了口气,“到了山城的时候,还活着的就只有这位童养媳春彩还有虞彦霆的幼子虞光复了。

她带着那个孩子在山城靠着给富太太做洗衣缝补的活计才活下来。

后来抗战胜利之后,春彩又带着虞光复回到了沪市。59年的时候,她就积劳成疾在淮海坊的老宅里病死了。

由她养大的虞光复在54年的时候就参了军,而且赶上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63年复员之后主动申请进疆支边成了个小学老师,而且在那边成了家。

等他再回到沪市的时候已经是90年了,那时候虞光复老先生都已经退休了,他们一家人又搬回了沪市。”

说到这里,夏漱石笑了笑,“也是好人有好报,当时他们把家安在了浦东,之后没几年那边进行大开发,他们也跟着赶上东风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还活着吗?”卫燃追问道。

“活着”

夏漱石点点头,“虞光复老爷子还活着,而且身子骨还算硬朗,他现在就在淮海坊那边租房子住,在他们家以前的老宅子附近。”

闻言,卫燃稍稍松了口气,“找到了就好。”

“我的老师昨天才去拜访了虞老爷子”

夏漱石说道,“他说他从小就听他的母亲,也就是那位虞家的童养媳春彩讲过他父亲和他叔叔的事情。

但他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死在了淞沪会战里,却从来不知道他的叔叔竟然参加了西班牙国际纵队。”

“在那位...春彩的故事里,虞彦霖去哪了?”卫燃追问道。

“据虞老爷子回忆,他的婶娘春彩...他说,春彩一直不许他喊她娘,只能喊婶娘。

他的婶娘说,他的叔叔虞彦霖在1934年的时候就去德国留学了,他们最后一次联系是对方在1937年的开春,托同学寄到家里的一封信。

那封信里有一封给春彩的休书,让她别等着自己了。还说他可能暂时还不能回国,之后淞沪会战爆发,他们一家人逃难了好几年算是彻底断了联系。

再后来春彩带着孩子回到淮海坊,其实也是一直在等着虞彦霖,想着他也许还活着,还能回来。”

说到这里,夏漱石叹息道,“虞老爷子的婶娘自己说,她当年把那封休书当着他爷爷奶奶的面烧了,之后是和虞彦霖的照片成亲的。

她一直以为虞彦霖变心了,却又一辈子都等着那个没良心的负心汉,也一辈子直到咽气前,都念叨着那个没良心的负心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地摄影师手札 最新章节第1738章 斑驳的信,负心的汉,承载记忆的箱子。,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356/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