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 章风采依旧(1/2)

作品:《我是范进,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晨雾薄曦,二更天的一场夜雨,洗去了阖府的风尘,府上下人正忙着栽花修树。

范进穿过重重廊道,边用早饭,边听着福伯说着些京中传闻。

其中,流传甚广的,自然是严世藩奉诏进宫之事。

嘉靖帝与严世藩说了什么,尚且无人知晓,可严世藩前脚刚从西苑离开,后脚宣旨太监便至严府,代表嘉靖帝对严家父子大加封赏赏。

其中,严世藩更是获加封“尚书衔”。

虽无实权,但在六部尚书齐备之下,嘉靖帝的破格之举,足见对严家父子的信重。

一时间,严党声势大振,无不称赞严阁老后继有人。

严东楼正值壮年,已居尚书之位,假以时日,入内阁,接任老首辅的大位,完全就是翘足以待之事。

届时,谁还敢试严党锋芒?

而严家,子承父业,一门双首辅,更是开古往今来之先河。

如此情景,光是想想,严党一系的人马就激动不已。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与严党相比,徐阶一系的人马,大多如丧考妣。

如今,严党得势,倒阁之路,怕是愈发遥遥无期了。

不仅原计划需要终止,眼下还得防备严党携大胜之势压人。

如今,徐阶一系,迫切需要援手。

“要是李老回来就好了。”京中忽然流传这股声音,许多人只是下意识感慨,但极少数人却听进了心里。

严家父子本就权倾朝野,封赏的旨意再一下,就愈发概莫能挡了。

“李默……”

同样在听吕需汇报京中最新动向徐阶默默念叨了一句,指关节在茶几上轻轻地敲击着,面上表情有些犹豫不定。

“看来,我们这位前翰林掌院,即便是告老还乡了,也同样不甘寂寞啊。”徐阶意有所指地说了一句。

他笃定空穴来风,必定事出有因。

若没有人在背后推动,这股流言,怕也激不起什么风浪。

“大人,依下官之见,严党执意清算,不肯罢战,如此咄咄逼人,李掌院起复,未必是坏事。”吕需想了想说道。

如今朝堂势力泾渭分明,严党与徐党之间,几乎明火执仗。

而李默自从告老还乡之后,于朝堂上的势力范围急剧收缩,其中绝大部分都被严党与徐党收编,只剩下些许散兵游勇。

即便起复,短时间内,也无法成为左右胜负的第三股力量。

反而是李默与严党相争多年,威望人脉俱在,若是回京,可以替徐党吸引火力,为徐党争取喘息之机。

“话虽如此,可这么一来,朝堂的局势就更加复杂了。”徐阶嘴上说着,心中隐隐已经有了决断。

吕需笑着开口,“现如今,局势复杂,对于咱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局势复杂,才有浑水摸鱼,以图将来,一举重创乃至是铲除严党的机会。

若是局势分明,反而没了可操作的空间。

“唯一需要顾忌,就是陛下会不会答应让李老重返朝堂。”吕需补充了一句。

陛下的心思最难揣度,谁知道陛下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若是嘉靖帝对李默重返朝堂乐见其成,哪怕仅仅只是默许,让李默回来当一个吉祥物了,对于倒严派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怕只怕......”

吕虚说到一半,便见徐阶成竹在胸地摆摆手。

很多时候,摆手不是否定,而是无须多言。

“时行难道忘了,李掌院究竟是因何离京的么?”徐阶自信一笑。

“因为陛下属意让严世藩全权督办赈灾一事......”

吕需话虽如此,但谁都明白,那是嘉靖帝嫌李默碍事,耽误了赈灾。

为了让朝堂全力配合严世藩赈灾,不得已之下,只能李默拿下,以免朝臣之间因为诸多新仇旧怨,耽误了朝廷要事。

“可现在这灾呢?”徐阶嘴角噙笑,反问了一句。

吕需先是一怔,旋即恍然:“灾情已解......”

既然灾情已解,那么李默回返朝堂,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毕竟,当初陛下可没定李默的罪,只是同意了对方告老还乡的奏疏。

现在既然对方已有起复之意,陛下自然需要给老臣几分薄面,即便不能官复原职,也理当妥善安置才对。

徐阶自顾挽了挽衣袖,淡淡道:“不过,话虽如此,但严党一脉,未必对此乐见其成。”

“李掌院离京日久,还能有几分功底犹未可知。”

“必要时候,可以让我们的人顺水推舟,帮上一把。”

“如此,即便他日朝堂再相见,李默须得承我徐某人一份情。”

徐阶很是自得地抚了抚长须,随后端起茶杯送客。

......

哒哒哒。

马车在长街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是范进,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最新章节第198 章风采依旧,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446/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