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成功的时候,身边全是好人(1/2)

作品:《我是范进,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与魏好古不同,范进没有附庸风雅,追逐诗词歌赋的条件,范进的本事全在圣贤书里。

周学道第一次阅览范进卷子的时候,特地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

“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什么话!怪不得不进学!”

随即丢过一边不看了。

过了一会,又忍不住拾起来细细品读。

半响,才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

“真乃一字一珠!”

“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这是典型的真香定律后遗症。

感慨之后,周学道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由此可见,在文章一道,范进的笔力是极其老辣的,更是具备真才实学,名副其实的。

绝不是被流言中伤的那样,秀才功名源于试官怜悯。

之前屡试不第,

更大的原因,也许是在于文章作得过于深奥了。

童子试的试官水平有限,阅卷千头万绪,不像周学道那样于四书五经一道造诣深厚,看走了眼。

这才导致范进迟迟不得中秀才,无法出人头地,蹉跎半生。

打个比方,例如初中生的试题。

假如学生运用到研究生层次的公理定律去解初中的题目,即便是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阅卷老师水平不够,知识不够丰富,阅卷不够仔细,看得一头雾水的话,多半也会给出错误的批改,进而扣分。

二人聊了一会儿,魏好古苦笑着说道,“范兄你是不知,听说我恶了周学道,家父对我那可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范进道,“周学道乃是爱才之人,心胸豁达,魏老爷子多虑了!”

魏好古随意摆手,“我倒是无所谓,主要是我爹发愁。”

随意拿起一个苹果,袖子擦了擦,魏好古咔咔吃起来,随意的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样。

范进也欢喜他随意自在。

但从保持人设的角度出发,他还是劝道,“魏叔父说得也在理,你个泥猴儿,也该把心思放到举业上了。”

“若是用心,举人功名于你而言,又有何难?”

魏好古于读书一道,颇有天分。

魏家在南海县,更是传承数百年的世家。

听说南宋时期,魏家祖上还出过进士,在元时也曾出过举人。

本朝的话,魏好古的祖父也中过举,只是早逝。

魏好古的父亲魏文谦由于天资有限,屡试不第之后,便将希望寄托在魏好古身上。

这种思想十分正常,有点类似于愚公移山,有底蕴的世家,基本上都是一代接着一代死磕举业。

对于百姓而言,天底下没有比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更大的诱惑了。

在范进看来,于读书一道,魏好古绝对是颇有天分的,如果舍得下苦功,沉淀几年,再有几分运气的话,举人功名应该还是有机会的。

一位举人,已经足以庇荫一族。

偏偏,这一切遇上了性子跳脱的魏好古,根本就坐不住。

屁股一沾板凳,就跟坐上了沾染辣椒水的老虎凳一样。

与此同时,魏浩古对于四书五经,也不甚喜好。

反而热衷于追逐诗词歌赋、附庸风月,迎来送往,商业交际。

这一二十年来,魏好古虽然在科举一道上成就一般,但魏家的生意却被他打理得蒸蒸日上,产业扩充了近一倍。

关于魏好古待人赤诚、仗义疏财等方面,在南海县更是有口皆碑。

魏好古嘴角掀起一抹弧度,无奈苦笑道,“自家人知自家事,我就不是那块料,见了四书五经,就跟看了天书一样!”

“牛嚼牡丹,大概说得就是我吧......”

范进没有再劝,人各有志,何必勉强。

即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朝代,也没有说举业不成,就没法活的说法。

“若是我能像范兄那般坚毅便好了......”

魏好古是属于那种生性好动,不愿苦读。

但又偏偏钦佩范进这样百折不挠的人。

在很多时候,都把范进视为兄长看待,尊敬有加。

二人促膝长谈了一番,魏好古拜访完范母,用过午饭,便留下贺礼,提出告辞。

范进挽留了一番,见暮色将至,担心道路难行,这才作罢。

临了,他突然提议道,“过几日我想去拜见周师,不若一同前去?”

魏好古几乎是下意识一个激灵。

似乎是想起了那天周学道阴沉的面色,连忙摇头拒绝。

范进哑然,看来魏好古是最怕周学道这种严厉古板之人。

也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又有哪个不怕严厉的老师?

不过很多时候,也唯有严师,才能治得住熊孩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是范进,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最新章节第7章 成功的时候,身边全是好人,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