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怕同行过得苦,又怕同行开路虎

作品:《港城1985

“老板,咱们今天卖了6万份啊。后面还有报刊亭打电话问,要是敞开供应,说不定61000份都能卖完。”

放下手中的电话,小王对着不远处办公桌后面的老板说道,眼神里带着喜色。

他在小风报工作三年了,可是从未想过这家报纸能卖到6万份的一天,简直能和之前的名报晚报销量相比了。

毫无疑问,他这个月的奖金没跑了。

“不要急,稳一稳。咱们从4万突破到6万,才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市场潜力透支得差不多了。这段时间,都固定印个6万份。”

满脸笑容的蒋有得,手上拿着一杯枸杞热茶,慢条斯理地说道。

自从十天前和名报那边炒作之后,小风报的销量也是快速增长,接连突破4万、5万、6万的大关,在小报中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那个以前还比小风报销量更高的春月报,现在还停在4万份吃灰呢。

痴线啊,一本《鬼吹灯》就想跟他的《覆雨翻云》相比,简直是痴人说梦。

“好的。”

点了点头,从未质疑过老板的小王,继续埋头做着收尾工作。

...

“扑你老木啊,《覆雨翻云》都卖了6万份,痴线啊。”

作为老对手,春月报的主编许秋冠自然很关心小风报的销量,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对方卖了6万份的消息。

虽说他们《鬼吹灯》也卖了4.8万份,可想到老对手卖了6万份,许秋冠心里比自己亏钱还难受。

“老板,要不咱们也蹭一下名报的销量?”

旁边的阿鸿见状,立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怎么蹭?”

挑了挑眉,许秋冠看着眼前只会溜须拍马的小弟,根本没想过对方能想出什么好主意。

诚然,《鬼吹灯》的作者胡化人,这么叼的。”

“太古城那边1200尺的豪宅也才80万,这个凤未央才写了四个月就赚了一套豪宅?”

“况尼不行啊,写了几十年卫斯理,结果稿费才千字900,扑街啊。”

“痴线啊,况尼不是成名几十年了吗,稿费还不如一个新人。”

“不过,卫斯理确实看腻了,还是《昆仑》好看。”

“卫斯理不行了,我喜欢看《昆仑》,就是每天太少了点。”

“我也想去写书了。”

“痴线吧你,拿木棍还行,你会拿钢笔吗?你知道一根钢笔每天加多少墨水吗?”

“大哥,你知道一根钢笔加多少墨水吗?”

“我要是会拿钢笔,当个屁的四九,早写书赚大钱去了。”

相比于那些港城普通市民的讨论,那些为了生活而辛勤写小说的中低层作家,却是有些忍不住开始吐槽。

“有没有搞错,凤未央一个新人就有千字1500块?我写了五年,才千字250块。”

“我在名报副刊写了三年了,也才千字450,一个新人就是我的三倍,名报欺人太甚。”

“况尼为名报贡献了大半辈子,还不如一个新人,呵呵。”

“一个新人的稿酬比况尼还高了三分之二,简直离谱。”

“景先生是不是老眼昏花了,况尼可是为名报的发展做了多大贡献,结果还不如一个新人。”

“真是人不如新,衣不如旧,堂堂名报也会卸磨杀驴啊。”

“凤未央,根本没听过,也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不会是景先生在幕后开的马甲吧。”

“现在的新人,真是太嚣张了,根本不把前辈放在眼里。”

“是不是名报觉得况尼兄妹和其余名家不行了,就想着力捧新人,雪藏旧人。”

“要我说,名报不给涨稿酬,况尼就换家报纸签约。以卫斯理系列的名气,哪家报社会不收。”

“听说写《覆雨翻云》的沧海有鱼,也才拿千字300呢,我觉得他应该去名报,说不得也能拿千字1500块。”

“《鬼吹灯》的作者胡化人就不一样,习惯以阴谋之心猜测某件事的恶意,再加上点文人相轻的心思,大家都打着为况尼抱不平的时候,踩一踩那个长篇稿酬比况尼还高三分之二的新人。

酸言酸语,阴阳怪气,掩饰着内心的羡慕嫉妒恨。

怕同行过得苦,又怕同行开路虎,文化人就是这般的急公好义,打抱不平。

而借着这笔讨伐名报的东风,其余连载小说的小报社纷纷报道了相关的评论,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

毕竟,小说连载的报刊市场就这么大,名报从日销6万上涨到10万,看似突破桎梏,打破了常规,可也间接挤压了其余小报生存的空间。

尤其是后面还跟着《覆雨翻云》的小风报和《鬼吹灯》的春月报,简直是嘎嘎乱杀,三家报纸几乎占据了全港八九成的小说连载市场。

这一股风,在有心人的助力下,短短两天就刮遍了大半个港城。
本章已完成! 港城1985 最新章节第62章 怕同行过得苦,又怕同行开路虎,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4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