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国之宏规,保安之上画(1/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大明派遣兵部尚书谭纶来到了大宁卫,名义上是说犒赏,实际上是考察军功,这是御史们的活儿,他们自己闲的没事非要点检,朝廷就把他们派来自己点检。

“谁带着御史们点检首级功?”谭纶看了看梁梦龙、刘应节、马芳、麻贵、杨文、陈大成等人,有些疑惑的问道,京营、以及蓟州军方方面面头头脑脑都在他这边,要去桃吐山查看膨润土的储备,人都在,那谁在接待御史?

“李如松。”马芳让自己的脸色尽量保持严肃。

当初京营遴选将官的时候,李如松说京师的武将受制于文官就跟奴仆一样,他不乐意待,要回辽东,被戚继光教训了一顿之后,又被谭纶狠狠的打了一下,李如松身上的狂傲才稍加收敛。

就像是在熬鹰一样,李如松就是那头鹰,越不喜欢文官,戚继光就越派他去接触,在很大程度上,大明武将和大明军最大的敌人,不是北虏东夷,而是背后这帮自己人。

戚继光对李如松寄予厚望,所以培养他的时候,也是不余遗力,只有接触才能了解,才能熟练的应对他们那张嘴,也知道他们那张嘴的可怕。

“好吧。”谭纶听闻,露出了一丝微笑,熬鹰谭纶也是熬鹰之一,这能把李如松这只桀骜不驯的鹰熬出来,也算是后继有人。

戚继光带着谭纶来到了桃吐山,这是一座山,大明漂白土的用量的确很大,但是对于一座山而言,微乎其微。

这里也是大宁卫外七营堡的锁钥。

“从桃吐山北去一共有三个营堡,别是兴隆堡、青山堡和杏树堡,这三个营堡都在老哈河以西,北虏进攻的时间很确定,都是在秋天,秋天老哈河水势迅猛,不易渡河,这三处营堡,闻虏讯,可拒敌点燃狼烟,而大宁卫可出击阻截敌军。”站在桃吐山的山头上,戚继光介绍着大宁卫的布防。

兴隆堡三面环山,是易守难攻之地,所以只需要不到五里的城墙,就能守备,由兴隆堡向北,是杏树堡,因为这里长了一片的杏林,故此得名,而北虏从东侧来,就会迎头撞上杏树堡。

青龙堡在元宝山北侧,是最前线,同样也是山口,两个营堡,占据了交通要道,任何想要进犯大宁卫的敌人,就必须要突破杏树堡和青龙堡。

出了杏树堡和青龙堡后地势开始变得平坦,属于全宁卫的地方,那边也是现在胡虏直接控制的区域。

而突破一个营堡,对于拥有火炮的大明而言,都需要一力降十会,对于北虏而言,也是难上加难。

这两个营堡,是一种不规则的碉堡,是戚继光在蓟镇首创的守城利器,空心敌台。

敌台需要向外突出边墙之外一丈四五左右,向内突出边墙之内五尺左右,空心敌台虚中为三层,中层设有火炮、瞭望窗、箭窗等等,城外碉堡的设计,是长期与北虏作战的经验和总结。

这种不规则性的碉堡,想要攻下一个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伤亡。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攻守是战争的矛与盾,只有能灵活处置这个矛盾,才能平寇拒敌,可称之为善战者,显然戚帅就是善战者。”谭纶听完了戚继光的布置,由衷的说道。

按照戚继光的布置,不能说大宁卫固若金汤,只能说,坚不可摧。

谭纶可不是泄泄沓沓的文人墨客,他可是亲自拿着刀跟倭寇拼命干了十几年的进士,站在北虏的角度,进攻戚继光的防区,还不如直接跑到找俺答汗拼命来的痛快。

梁梦龙接过了戚继光的话茬继续说道:“目前来看,大宁卫有田亩一万一千余顷,林场两万余顷,牧场官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绝对不能上了文官的当。

就以这十二个御史为例,他们跑来恶心人,他们绝对不能出任何的危险,否则,大明京营和辽东军兵,立刻就会陷入一种拥兵自重、藩镇之虞的陷阱之中,而后在这个陷阱里难以自拔。

戚继光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好吃好喝不至于,他们爱看什么看什么。

谭纶作为兵部尚书,大明的大司马,亲自来到大宁卫,当然有谭纶自己在京师憋闷,想要出来透透气,也有带着御史,看着点御史防止他们诬告,诬告等同于利器伤人,是要坐罪的。

更有一层深意,这个能征善战的京营,到底是大明的京营,还是戚继光的京营,这非常非常重要,对朝廷而言如此,对戚继光而言亦是如此。

陛下是一点都不怀疑戚继光的,但是朝中的廷臣多少有点怕。

戚继光太能打了。

谭纶看着戚继光等人,十分郑重的思索了许久,斟酌再斟酌后说道:“陛下对科道言官的处置越来越严厉。”

“最开始贾三近他们伏阙的时候,陛下还耐心解释,后来贾三近失朝,陛下直接罢免,让他不得签书公事;再到后来的陆光祖夺情事,陛下更是直接以诬告罪名,打了言官廷杖;再到现在傅应祯、刘台、余懋学等坐罪入牢,陛下直接开了皇极殿公审,刘台余懋学坐罪论斩,傅应祯倒是逃过一劫,回家去了。”

“面对朝臣们的诡辩,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国之宏规,保安之上画,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85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