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骂人不揭短,为什么要骂人?(2/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的孩子,李成梁太清楚朝堂这潭水有多混了,谭纶这话,李成梁清楚的知道,就是一个小小的试探。
若是李成梁对朝廷仍然有恭顺之心,自然会提到刘台的案子,负责押送…保护十二名言官的李如松自然会说起侯于赵的人事安排,这就顺理成章的询问了李成梁的意见。
若是李成梁十分得意于先是赶走了杨兆,又是赶走了刘台,那自然不会觉得自己做的过分,也就不会和儿子说到目前辽东的困境,那就顺理成章的试探出了李成梁已经打定主意,要当割据一方的藩镇,山大王。
朝廷对辽东的决策,也算是有谱。
李如松嘴角抽动了下说道:“侯于赵的话,忠君体国!”
“我大明朝还有忠君体国的言官?!”李成梁惊讶无比的说道。
“海瑞不是吗?”李如松低声说道:“我看周良寅这些言官也不错啊,仗是在塞外打的,有怀疑也正常,你看,到了大宁卫也是和和气气的,对京营的胜利,啧啧称奇,也认可了京营的功绩。”
李成梁一巴掌拍在了李如松的脑门上。
“爹!你又打我!你又打不过我!你儿子都这么大了,你还揍我!”李如松气急,怎么又挨了一巴掌,疼倒是不疼,多丢人啊,随行的步营都看着呢!
现在李如松已经是步营的参将了,手下三千多人,也是要面子的!
“你是我儿子,你就是当了大将军,我也能揍你!”李成梁语重心长的说道:“儿呀,太年轻了,海瑞是极个别,你看吧,周良寅这帮人回京之后,必然会翻脸,他们现在老实,是刀架在脖子上,不能不说实话,你猜他们回京后会怎样?必然胡说官们的态度是非常符合矛盾说的,李如松对文官瞧不上,被谭纶教育,对文官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期许,在这次巡检边方战功的事情中,李如松对文官的面目,认识终于从矛盾中摆脱,文官里当然有好人,但是贱儒不是人。
这是打赢了,要是打输了,言官们苛责军将,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等人只能受这个气。
胜负乃兵家常事,就连大明第一猛将徐达,都在洪武五年北伐的时候,被北元打的大败而归,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是常胜将军,所以武将在面对言官的时候,天生就是劣势。
因为在战争中,是个人都会吃败仗。
朱翊钧拉起了手中的六十斤下力弓,眼睛微眯,架起来忽然转向了跪在地上的周良寅,松开了手中的弓弦,箭矢带着呼啸声,扎在了周良寅的乌纱帽上,箭矢带着乌纱帽扎在地地上。
箭尾的羽毛,还在地上不停的颤动。
“陛下饶命!”周良寅只听到呼啸之声,感觉头上一凉,知道是乌纱帽被射掉了,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浑身打了个哆嗦,颤抖不已的说道。
他离死亡就只有一厘之遥,陛下至少准头稍微差点,他就死了。
陛下刚才真的动了杀心!
皇帝亲自动手杀人,难道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还会追究陛下不成?哪怕是追究,陛下下一封罪己诏就是,反正年龄小。
“你怕死吗?”朱翊钧看着周良寅平静的问道。
“怕!”周良寅终于不再敢说胡话了,选择了说实话,什么死后不朽,都是扯淡!
就在刚才,陛下真的要杀他,死亡一步之遥真的可怕,生杀予夺之大权,在陛下手中掌控。
朱翊钧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低声说道:“是人,都怕死,朕也怕死,否则奢员们就不会试菜了,你是人,大明军的军兵们是不是人?他们也怕死。此次作战,大明军阵亡了二十余人,冻伤两千多人,你知道冻伤吗?就是脚肿的老大,奇痒无比,抓心挠肺。”
“但是他们还是去了,为了什么?为了让你吃着山珍海味,歌舞升平,搂着美人,对拼杀将士指指点点?你质疑军功,朕让你去前线看,你又嫌待遇差,差在哪?差让你吃光饼了?朕每天都吃一个,朕怎么不觉得难吃!”
“朕都能吃,你不能吃!”
张宏有一次制作了美味的光饼,不是那种硬邦邦的,难以下咽,要兑水下咽,被朱翊钧训斥了一顿,让他拿军粮来,张宏无奈,只好取了难吃的光饼给陛下。陛下说的是磨牙,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同甘共苦的表态。
张宏换了个思路,让大明军粮变得好吃点,那陛下总不能再吃难吃的光饼,这饼要好吃得过油,而南洋来的棕榈油量大,还适合油炸,等到棕榈油大量到港,那就可以开始制作新军粮了。
所以,朱翊钧到现在吃的还是军营的军粮光饼,和周良寅吃的是一样的。
“陛下饶命!”周良寅再拜,他真的被吓到了,陛下手里还拿着弓,若是回答不好,他就是陛下手刃的第一条命。
朱翊钧看着周良寅才终于收起了浑身的寒气,开口说道:“你今天就启程去大宁卫,把大宁卫经营好了,算是将功赎罪,若是经营不好,就留在草原上吧。”
“臣,叩谢陛下隆恩!”周良寅一听心中升起了一些迷茫,而后再叩首,谢了皇帝的圣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八章 骂人不揭短,为什么要骂人?,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85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