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战争之中,伤亡不可避免(1/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大明皇帝鏖战三个时辰,将刺杀之人击退并且追击的故事,在京师快速传播了开来,这些话本、评书的风格都非常的一致,盛赞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真武大帝显灵,一刀劈开法海寺,太傅陷阵君王单骑援助,突出的是皇帝的勇猛,和皇帝救臣子这两个主体。

这显然是在得到了授意之后,万士和组织的风力舆论。

在舆论这方面,万士和做得很好,他知道陛下为何要塑造这种风力舆论,保护新政和保护张居正,万士和主持以杂报为主,评书、话本、为辅的舆论机器,开始全面开动。

而方面,则是以《西游记后传》为主,开始了连载,这个西游记后传,就像是一个循环,一个桀骜不驯、天不怕地不怕的花果山后人,重塑人间的故事,故事非常的老套,但是这本书可是大明朝廷舆论机器开动下的产物。

万士和在搞舆论宣传这块,完完全全的超过了马自强,马自强也时常感慨,自己这个礼部尚书真的是不合格,总是在万士和后面捡吃的,马自强倒是想发动主观能动性,但是他不如万士和谄媚。

万士和现在是谄媚臣子。

“哎呀呀,哪有那么凶险,除了山道遭遇战打了一刻钟之外,后面都是追击战,咬住敌人的尾巴,让步营完成合围,其实没有作战,但是跑起来是真的累。”朱翊钧看完了几本评书之后,就赶忙合上,他看的都脸红。

一个规模不大的遭遇战,缇骑装备的铁浑甲,无论是军备还是军纪还是数量上,都是完全碾压的态势,这评书话本里,朱翊钧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一样,在西山七进七出,偶尔还要搞一出法天象地,化身真武大帝,劈出了西山大峡谷。

太夸张了,一刀开山。

就以朱翊钧的铁浑甲为例,名义上是铁,其实是钢,在战斗过程中,非虎力强弓、丁头锤这样的重兵器,根本破不开,但是虎力强弓手,十万里才有二十张武戚,朱翊钧肱骨,不用回避。

“一切线索都指向了先生。”赵梦祐的话如同一道炸雷,证据完全指向了张居正,而且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只需要补足张居正亲笔书押就可以给张居正定罪的程度了。

可就是缺少张居正的亲笔手书。

不是不想伪造,实在是找不到。

“像很像啊,当年王景龙的案子,高拱手书指使,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像,太像了!”朱翊钧靠在椅背上,说起了旧事。

第一次刺王杀驾案中,出现了高拱的亲笔书信,而且鉴定为真,第二次皇宫大火案,同样所有线索指向了高拱,朱翊钧将高拱拿到了朝廷来询问,高拱干脆承认了。

高拱非常适合背锅,而且容易出清旧账,而高拱也明白,那时候,他死了,对于任何一方而言,都是最好的交待,所以高拱选择了认罪,但是细心查探之下,最后还是把张四维给揪了出来。

这次的案子,直接就完全指向了张居正,可是缺少一锤定音的罪证。

张居正的手书,可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张居正写给各大巡抚的书信,都会由游七誊抄一遍,抄本送走、原本要送入宫中,张居正这么做,其实是为了避嫌,他和边方大臣说了什么,宫里都是明明白白。

所以,宫里是唯一有张居正手书的地方,而存放张居正手书的地方,在宝岐司。

缺少张居正的手书,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把张居正钉死为幕后指使,谁让张居正作为帝国元辅太傅,其手书根本就拿不到,胡乱伪造,还不如不造。

张居正早些年的手书主要是以台阁体为主,就是正统年间三杨当国,推崇的文字风格,跟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一样,十分的方正,但是张居正入阁后,手书变得狂草了起来,而且后来大量使用铅笔,握笔习惯不同,导致字迹已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

所以,张居正的手书,真的不好伪造。

“真的是处心积虑啊。”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十分确信的说道:“怪不得先生不让朕过来。”

朱翊钧不信张居正想不到这些危险,那不肯见皇帝的理由就很明显了,不想让皇帝陷入险境。

一个失去了权势的前首辅,就是会这么的危险,所以在政坛这个游戏规则中,完全是不进则退,完全没有急流勇退的可能,见识了人心险恶的张居正,在丁忧之前,就已经想到了自己的下场,因为他已经见过很多次了,从严嵩到徐阶,再到高拱都是如此。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即便是有皇帝的圣眷,但还是凶险无比,而且谁知道是不是皇帝在试探明摄宗退位后,有没有再起的念头,嘴上说的像花一样,可人心隔肚皮,在权力面前,所有人都会陷入无尽的猜疑之中,这也是官场完全零和博弈的原因。

缇帅还会追查,戚继光汇报了战果,逃入山林的五百余亡命之徒,已经尽数被杀或者被俘,整个西山都被底朝天的翻了一遍,连地里的蚯蚓都被拉出来查看了一番,决计不会有任何遗漏的地方。

朱翊钧和张居正又说了几遍,才带着一大串尾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 最新章节第二百六十章 战争之中,伤亡不可避免,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85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