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1/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政治人物,应该具有政治能力,比如在西山西山驾案中,小皇帝面对紧急事务,不假思索的亲自带兵前往救护张居正,让敌人布置下的君臣猜忌链的阴谋破产,政治能力是随机应变,处置各种紧急事务的决策能力。
应该具有政治担当,任何政令都有他的代价,需要做到某些事,就必须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比如朱翊钧和张居正,为了新政,把自己变成了块冷冰冰的政治机器,总是在无情的进行着各种抉择。
也应该具有政治敏锐,要对政治的风力舆论、世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三娘子就敏锐的察觉出了大明和北虏之间的战力变化,大明强横的国力在皇帝一意孤行的穷兵黩武之下,已经转化为了战力,北虏必须要察觉出这种变化。
也应该具备政治信誉,说过的话不算话,那就没人会再信任你,朱翊钧至今只爽约过一次,那就是稽税院的掌院事,在张居正离朝的情况下,朱翊钧并没有让文官介入稽税院的稽查。
许诺就要履诺。
比如王崇古入阁,他的许诺就是那本五万言的《安置流氓疏》,而王崇古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被迫,他都在履行诺言,人无信不立,朱翊钧割了王崇古一缕头发,这就是个契约,只要王崇古仍然履诺,朱翊钧也会履诺。
也应该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万士和、王崇古的政治立场是帝党,而吕调阳、申时行等人的政治立场是张党,王国光的立场最有趣,他求的是国富民强,不是富国强兵,和张居正的立场有部分的重合,却不完全相同,海瑞的立场则是守护大明朝的骨鲠正气,让大明的纠错机制,正常运行。
政治立场就是屁股,屁股歪了,那所作所为,都是歪的。
政治能力、政治担当、政治敏锐、政治信誉和政治立场,都需要政治天赋,毫无疑问,朱翊钧本身在政治上的天赋,远远远远超过了他的军事天赋。
同时在张居正的培养下,朱翊钧通过御门听政、宣见廷臣、应批尽批、讲筵论道等等手段,将自己的政治天赋拉满了。
张居正从来没有想要培养出极度优秀的皇帝,能培养一个中人之姿,能守住江山社稷的皇帝就足够了。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张居正培养的万历皇帝是极其失败的,因为张居正忽略了万历皇帝是个天生贵人,还是至高无上的、朕与凡殊的贵人。
三娘子毫无疑问是个政治人物,甚至连自己的肚子,在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
她瞄准了戚继光,可是戚继光不肯,戚继光不是个政治人物,他只是个武将,而且是性情中人,对于政治人物而言,感情显得多余。
戚继光与其说他是惧内,不如说是尊重,毕竟戚继光的妻子王氏,是可以在台州摆出空城计吓退倭寇之人,王氏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孩子,但是戚继光已经通过纳妾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娘子的目光看向了皇帝,小皇帝是个无情的政客,能在地基上接见使臣的皇帝,纵观中原王朝历史,那也是极其炸裂的存在,这种无情和三娘子的无情,可谓是臭味相投,猫找猫,狗找狗,乌龟找王官排着队到他面前说这句:将军厉害,某某佩服。
李成梁有着完整的塘报,他换位思考了下,如果自己是土蛮汗,应该如何应对,思索了许久,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无法应对,应对?应对个屁!直接投降,还不至于如此的耻辱。
“还是宁远伯厉害,不是宁远伯从辽东长途跋涉而来,我这面的压力极大,恐难取胜,快快请进,暖暖身子。”戚继光带着李成梁进了中军大帐。
辽东军最能打的就是李成梁那三千客兵,至于剩下的七万卫军,则是按兵不动,但这三千客兵,转战三百里,无一败绩,把东线的万户速把亥的胆气给打破了,这才让戚继光的主攻方向如此顺利。
“以前这个速把亥,有事没事就到平虏堡来叫阵,羞辱我辽东军兵,我若是不追,则显得我怯懦,我追出去,他就跑的无影无踪,甚至还和董狐狸一道做口袋埋伏于我,左右为难,连山间老翁,都说李匹夫、不丈夫。”李成梁进了中军大帐,坐定之后,喝了口热茶,极为感慨的说起了从前。
李匹夫,不丈夫,是辽东一句流传极广的谚语,说的是李成梁胆小怯懦,面对速把亥的挑衅,李匹夫软弱无能,无法像个大丈夫一样应对这种挑衅。
现在他来了,李成梁满肚子的火气,他到底要看看,是谁不丈夫!
这次的征战,是辽东地方配合大明京军,李成梁本来的职责是在西线牵扯炒花五大营的兵力,而后京军可以完成对会宁卫的攻伐,等到土蛮汗逃跑之后,或者围剿、或者劝降、或者驱赶,但是李成梁打的很好,三千人追着两个万人队跑。
“马将军呢?”李成梁看了一圈,中军大帐一共就两个参将,一个陈大成,一个大宁总兵王如龙,其他的参将和副将军都不在大帐之中。
“去了会宁卫。”戚继光满是笑意的说道。
马芳去了前线督军,马芳去战场上证明自己还是那个威震北虏、三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85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