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发生(为盟主‘吃兔兔的小熊’贺!)(1/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在会试中额外增设五十个算学进士,也是暴力的一种,朱翊钧没有以出身区分眷录进士,但是他以算学成绩,进行了额外的增补,目的就是掘儒家的根,挑战儒学士对权力和文化上的垄断,礼部选择了顺从,内阁选择了同意,大明廷臣没有反对意见。
这件事到这里,就已经势不可挡了。
本来,进士就是天子门生,对于儒学士而言,他们要么把君师一体分开讨论;要么选择***,这种倒反天罡的科举不考也罢!要么选择默默忍受,在儒学士这一道,卷不过别人,就去另外一个赛道算学,去卷。
不考科举是不可能,就算是国初南北榜案,皇帝下令重考,大明的学子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皇帝野蛮粗暴的干涉科举也算是祖宗成法了,毕竟读一辈子书,不就是为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当真是货与帝王家吗?其实从科举制度来看,自隋唐以后,这无论哪家当皇帝,不都得科举取士吗?诚然天下是你老朱家的,但权力的掌控在儒学士的手中,君臣矛盾是自有天下这个概念后就普遍存在的矛盾。
朝臣们对此事一言不发,是因为…皇帝贿赂了朝臣,一次拿出了700万银来修建京师到开封的驰道!
干过工程的都清楚,这一个造价昂贵的大型工程里,到底有多少油水可以捞!
大明从兴文匽武大势以来,就一直在反反复复的进行鼎建,长城、边方营堡、深入虏地的孤城、反复修缮的城墙,反反复复修建的工程,都是一本本永远无法盘清楚的烂账,所有人都可以瓜分这个盛宴!
从京堂到开封,沿途所有人上到地方官,下到穷民苦力,都可以在里面获得一些利益,大明流民遍地,正常人谁也不想颠沛流离,有活干,能吃饭,就是流民最想要的。
七百万银,十四个隆庆皇陵了!足够收买所有朝臣们闭嘴了。
万历十一年的科举终于向着儒学士的根本,科举动手了,朝臣们选择了闭嘴的同时,国子监的太学生直接炸了锅,和当初海事学堂扩招一样,闹得沸沸汤汤。
当初海事学堂闹得很凶,申时行把人叫过去骂了一顿,仍然一意孤行,最后的关头,还是舟师们还是怂了,因为再不上船,大明水师的舟师就到了,到那时候谁叫嚣谁就永远失去了上船的资格。
扩大名额是好事,但在他们不擅长的领域扩大名额,就是大大的坏事了。
这是破坏祖宗成法,这么多年了,科举取士都没变过!现在突然额外增设,绝对是有黑幕!是为了给某些达官显贵的子嗣们大开方便之门!
即便是有太学生声嘶力竭的高呼:大明收复河套设立绥远,而后又经营辽东再设行省,一十三省变成一十五省,大明需要更多的进士,哪怕是算学进士,也能帮大明绘测、开矿、审计等等,但廪生这个年纪,很容易受到蛊惑挑拨,一时间群情激愤,颇有一种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气氛在酝酿。
这种气氛让人感到不安,朱翊钧对国子监的儒学士聚啸之事,非常的担忧。
「摆驾彝伦堂,朕倒是要看看他们到底要干什么。」朱翊钧看着缇骑的奏闻,立刻一拍桌子决定亲自前往,他倒是要看看,这些个国子监的太学生究竟想要做些什么。
明理堂和率性堂,是国子监内的两个‘上舍",算学能考到,但这敬一亭从修建好了之后,除了典礼,廪生们根本不过来。
彝伦堂左右两侧为东西讲学堂,几个学堂都在这里。
海瑞和沈鲤在彝伦堂等待着。
李开藻声名在外,这次掀起风力舆论的就是他带的头,而且他丝毫不遮掩自己带头的身份,反而以此为傲,四处聚谈,将廪生聚集在了一起,鼓噪声势,刷声望、博名声、挨了廷杖,就是文人风骨,就是骨鲠正气这种事,历来都不算罕见。
这种博名望的做法,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文人风骨,至于究竟是反骨,还是风骨,就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了。
在武宗朝之前,廷杖是绝不会打死人的,请廷杖就成了刷声望极好的办法,但自从武宗朝出了个立皇帝刘瑾,这个大太监极其凶狠,自此开启了廷杖打死人的先河。
李开藻、李开芳兄弟二人都是福建人,李开藻是今年金榜题名状元的有力竞争者,少有才名,四岁读书,七岁作诗,章,写的很有章法,而且熟读矛盾说,公私论,对生产极为推崇,乃是新学儒生。
「最近京师出了个乐子。」沈鲤笑着说道:「最近元辅和心腹游七闹别扭的乐子。」
「哦?愿闻其详。」海瑞眼前一亮,满脸笑意的说道:「整天看次辅追杀逆子,都察院御史抬水,这又有新的乐子了,快快说来听听。」
乐子人海瑞,除了反腐抓贪,就最喜欢看各种乐子了,不用抬着棺材劝谏皇帝勤勉,以振兴天下为本的他,这官场生活变得惬意了起来。
「元辅是荆州人,那边多穷苦,很喜欢吃辣椒,但因为元辅久坐有痔,所以不能食辣,之前皇帝看的很严,整个府上连一个辣椒都看不到,这不最近元辅母亲过寿,荆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 最新章节第五百三十七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发生(为盟主‘吃兔兔的小熊’贺!),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85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