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天杀的畜生(1/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泰西在搞文艺复兴,在搞大旅行活动,这个大旅行活动,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传统宗教国家排除在外,而大明在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将那些至圣先师们的理论进行再编纂,再注释,同样也在进行聚谈。

根据万士和的描述,大明的聚谈,也不过是一种袖手谈心性的另外一种体现,因为一切聚谈,最终都要聚焦于一件事,那就是政治制度的演化,但是英明的大明皇帝,让一切政治制度方面的探讨,都需要抛开陛下不谈。

大明的聚谈之风,是在大明皇帝的默许之下展开的,但一旦皇帝,或者说统治阶级不再需要聚谈的那一天,那聚谈的所有成果就有可能被束之高阁,甚至被打成异端,彻头彻尾的销毁。

明君的时候,不需要聚谈,昏君的时候,又无法聚谈。

大明的聚谈之风,完全是靠皇帝的纵容支撑起来的,像林辅成、李贽这样大胆至极的言论,就是陛下的纵容,否则早就被打为了不忠不孝的一列,送菜市口斩首示众了。

“周良寅走了十年,从北平行都司的大宁卫,走到了大同府做巡抚,他开始大刀阔斧的对地方吏员进行裁撤,王次辅似乎对此举不太赞同。”朱翊钧说起了王崇古的拒绝。

大明皇帝和次辅就精简地方衙门、裁撤吏员之事,交换了意见,王崇古表示了保守的反对,并且并不打算为周良寅提供帮助,那么周良寅就要自己想办法,这件事朱翊钧没有急于推进,而是和朝中的万金油万士和再次沟通。

僵化和臃肿,越是僵化就越是臃肿,越是臃肿就越是僵化,如此死循环,最终如同一潭死水。

“陛下,王次辅的意见是,不易操之过急。”万士和稍微解释了下王崇古为何会保守反对,现在王崇古在文渊阁坐班,和张居正就聊起了此事,负责吏治、搞出考成法的激进派张居正,最终被王崇古说服。

大明的县衙,大门前是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宣德教化或者崇礼尚义,在牌坊左右,有两个六角亭叫旌善亭,一般就是张榜公告修桥补路、修缮官舍、向养济院捐款的善事,而另外一個叫申明亭,一般张榜公告皇帝的圣旨、朝廷的政令、一些性质恶劣的大案进行公示。

县衙的大门颇为大气,大门两侧有小门,大门就是县太爷和上级巡视才能走的地方,两侧小门是吏员进出。

走进大门,是一条长三十多丈的雨道,雨道左侧是膳馆和外监,整个县衙的吏员都在膳馆吃饭,外监则是分为监牢、女牢、死牢三个牢房,而右侧是寅宾馆和衙舍,寅宾馆就是客人下榻之处,衙舍就是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这三班。

以大同府广灵县为例,庖厨就有58人,而衙役三班光是在衙门里坐班的就超过了78人,而不在县衙坐班的衙役,超过了千人。

走过长长的雨道,就到了仪门,一入仪门一块巨大的影壁墙,左右两边是兵刑工、吏户礼六房,六房左边是吏舍,就是六房书吏居住的官舍;六房的右侧是典吏衙,典吏衙就是典吏所在,管的是吏员,也分管杂职官,课税、铁冶、批验、仓、库、河泊、闸坝、递运等杂职官。

大同府广灵县,光是第二进的各色吏员,就有272人,关键是这272人,有250人都不在衙门坐班,光吃衙门的俸禄,只有22个书吏干活,干最累的活儿,拿最少的俸禄,因为太过于忙碌,也只能在县衙吃饭,县衙的膳馆的饭菜,也和猪食没什么区别。

过六房复行数十步,则来到了月台,月台之上,就是县堂了,审案断案,都在这大堂之上,大堂之后,就到了县衙的第三进。

第三进左边是主簿衙,一共七间房,右手边是县丞衙,为官,夏知节是个举人,因为考了三次没考中进士,就到吏部报备,辽东虽然苦,但辽东位置多。

夏知节但凡是有一点办法也不会带着军兵亲自冲杀,一如当初谭纶在台州,带着军兵和倭寇拼命,因为再退一步,身后就是百姓。

“宁远侯以建奴杀官为由,对吉林以南、抚顺以东的建奴进行了清剿,杀贼三千四百余级,为夏知节报仇。”万士和补充了一下细节,关于宁远侯李成梁的反应。

这件事还真不是李成梁觉得夏知节碍眼,让建奴做掉了夏知节。

夏知节作为读书人,肯到苦寒的辽东为官,李成梁是很珍惜的,夏知节就是再有骨鲠正气,也管不到他一个侯爷的头上。

夏知节死于建奴之手,李成梁跟疯了一样,甚至打到了朝鲜的地界去,的确是杀红了眼,十二年以来,李成梁在辽东的政策,也是以战促和,逼迫建奴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和外喀尔喀部内附,和侯于赵的一个大明,皆为王臣相得益彰。

这一次,李成梁真的高举屠刀,打的旗号就是不报血仇,誓不为人,可见是动了真怒,李成梁作为辽东的土皇帝,汉人的比例在增加,意味着李成梁这个汉人侯爷的地位就会越稳固,敢杀官,李成梁就要征伐,就要报仇。

“大明要都是夏知节这样的官员就好了。”朱翊钧看着讣告,心都在滴血。

又一位骨鲠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 最新章节第六百三十六章 天杀的畜生,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854/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