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下章京营,准备拷饷(1/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军兵家属没有孩子,故意领养三个孩子,蹭大明朝廷妻室月粮的补助,类似于吃空饷这种事儿,一定会发生,但朱翊钧不管,他就是要加钱,本身就是为了扩大基本盘,为了防止兴文匽武的大势,朝中乡绅出身的进士还是太多了,以至于政权完全把持在了这些人的手里。

矫枉必过正,出现问题要解决问题,但不能因为畏惧出现问题,就不出发,这就是朱翊钧的态度。

戴凤翔和舒化,以及跪在大刑堂上的官员,其实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张居正、海瑞这些人,包括皇帝陛下,到底图个什么,这么折腾。

大家都是肉食者,都是统治阶级,搞到公审这种地步,如此互相为难,真的至于吗?大家坐在一起,一起欺压穷民苦力,这么多年,不都是一直这么过来的?

到底为什么?借用刘备的一句话:无非一念救苍生。

一个永远无法实现、永远需要追逐的目标,这就是张居正、海瑞等等这些大明再兴忠实拥趸,最切实的想法。

在袁洪愈宣判之后,人们的情绪终于得到了宣泄,而后开始慢慢散场。

朱翊钧看到了徐邦瑞的魏国公府,从西安门看去,魏国公府就是全城最华丽的庄园,没有之一,魏国公就是大明第二大的势要豪右,第一是皇帝。

整个魏国公府占地超过了250亩,光是园林就超过了155亩。

魏国公府的前身是吴王府,就是当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时候的府邸,后来在皇宫建成之后,赏赐给了魏国公徐达。

朱元璋把自己的家扩建了一番,赐给了徐达。

这其实就可以理解徐邦瑞的选择了,他选择投献,不是因为他骨头软,而是因为这是魏国公府的宿命,从很早很早开始,魏国公府的兴衰荣辱,就已经和帝国绑在了一起。

在戴凤翔和舒化被判了极刑之后,大明的士林也松了口气,这股因为突破政治斗争底线引发的风波,终于宣告结束,而很快,更大的风雨来到了大明读书人的面前。

大明皇帝居然把南衙拆分了,而且还是江左、江右这种光怪陆离的分法。

就是拆,按照惯例去拆,怎么也该分为江南江北,但大明分江左江右,实乃是让人始料未及。

被寄予厚望的魏国公府选择了投献,再加上戴凤翔、舒化惨痛的下场,让南衙士大夫一时间又有些畏手畏脚,不敢大声说话,南衙的拆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缓缓推动。

四月十七日这天,大明南京城的外郭城墙,又来了一批军兵,来自浙江九营遴选的四千五百锐卒,在马文英、张文远等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南京城,他们将在觐见了皇帝之后,在浦口乘船,前往松江府,而后在松江府扬帆起航,前往长崎总督府。

这四千五百锐卒抵达了南京城墙外驻扎的时候,南京城变得更加安静了起来,因为这些锐卒,是真的把浙江给闹的底朝天的人。

在南衙士林看来,大明皇帝莫不是疯了,居然敢接见这些胆敢以下犯上的混不吝、暴徒!

“四千五百进城剿灭坐寇的锐卒,就把这些个贱儒们给吓得结舌了,朕还以为他们骨头有多硬呢。”朱翊钧换好了戎装,笑着对着身边的冯保说道。

“他们其实在想,陛下总归是要回北衙的。”冯保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的回答,他们不是恭顺了,也不是吓到了,而是暂避锋芒。

你皇帝还能不回去?

“等朕走的时候,一个拆的七零英作为指挥同知,带领着所有四千五百锐卒,跪下行礼,鼓声渐止,号角声不再吹动,校场上十分的安静。

朱翊钧迟迟没有说话,他愣了许久才开口说道:“诸位将士,辛苦了。”

这是一句没头没尾,不在之前演练上的话。

按照演练,皇帝若是说平身,则军兵答谢陛下,皇帝若是说大明军威武,军兵则回答陛下威武。

现在陛下说辛苦,弄的军兵一时间有些茫然。

“陛下更辛苦!”马文英作为九营的当家人,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了一句不伦不类的话。

朱翊钧没有笑,他伸了伸手平静的说道:“免礼,诸位将士要远征倭国,朕也没有什么好酬谢的,先发银子,发完银子再吃饭,朕带了酒食,今天大宴。”

朱翊钧没有长篇大论,更没有什么训示,他其实准备好了,有文绉绉的圣旨,也有白话,但他都没有讲,而是选择了发银子,发完银子再吃饭。

因为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大明军,浙江九营人人面黄肌瘦、面有菜色,和京营锐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翊钧毫不怀疑,大明京营的锐卒,赤手空拳之下,一个能打三个浙兵。

朱翊钧没见过这样的大明军,他见过京营、见过李成梁的家丁、见过凌云翼带的客兵,见过大明水师,唯独没有见过乞丐一样的大明军。

“谢陛下。”马文英也有点懵,不知道皇帝为何放弃了讲话,但还是选择了认同。

赵梦佑、骆秉良带着缇骑,将一箱箱的白银抬到了校场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 最新章节第六百八十三章 下章京营,准备拷饷,网址:https://www.xbqg9.net/46/4685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