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知行合一(1/2)
作品:《明朝花公子》顾尚书看了花潇洒一眼,从花潇洒的眼里,他不仅没有看出敌意,反而是看出了些许真诚,但是这真诚的目光却又是那样的让人畏惧,犹如师长一般,他嘴里不由地重复了一遍,“做官?”
花潇洒点点头,随即径直再一次问道,“你回答是还是不是?”
顾尚书点点头,一脸诚恳道,“确实是为了做官,但是我顾某决心励志做一个好官,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种官。”
“这样的官有多少?”
顾尚书摇摇头,叹了口气,“不多。”
“那贪官,庸官呢?”
“也有。”
“你口口声声说做官为了黎民百姓,可是你靠什么去为他们?将自己的微薄俸禄拿出来吗?”
顾尚书摇摇头,“自然不是。”
“那靠什么?”
“这……?”
“万一你的同僚有贪官,你怎么办?”
“与他斗争到底。”
“那你为何被孔如意污蔑后选择了逃避……”
“这,这不一样。”顾尚书结巴了一下。
“哪里不一样?”见顾尚书有些心虚,花潇洒紧追不舍。
顾尚书被花潇洒驳得有些哑口无言了,他痴痴地看着花潇洒,花潇洒从他脸上看到了“恍然大悟”四个字。
“你说,哪里不一样?”
顾尚书继续不语,现在他不敢正视花潇洒那灼热的目光了,只得将头扭向另一边,从顾尚书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在沉默中思索。
“顾尚书,你说不出来了吧,说到底,你这是知与行的不相合一。说白了,像你这样自负、清高的读书人每个朝代都多了去了,你也是打小就读书的,那些人能按照自己夙愿走下去的能有多少?人活一世,就得不断地斗争,与人斗,与自己斗。”
顾尚书眼睛一闪,他不由得自言自语道:“知与行合一?”
“对,知与行的合一。”
顾尚书犹豫了一下,接着他一脸疑惑道,“朱圣人不是说过‘知先行后’吗?莫非花公子不认同朱圣人的话?”
见顾尚书提到了朱熹朱圣人,花潇洒不由得想起了王守仁,想必眼下的王守仁也为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而苦苦思索着。
花潇洒看着顾尚书一眼,接着正经地说道:“那依你之见呢?”
“这?”顾尚书犹豫了一会儿,接着他一脸严肃地小声说道:“圣人的话,我们这些读书人不敢违之。”
“哈哈……”花潇洒见状不由得大笑起来,他这一笑,顾尚书更是满头雾水,“花兄,莫非你不认同朱圣人的观点?”
在他看来,眼下能将顾尚书那根筋理顺都已经相当阿弥陀佛了,若是再跟他讨论这知与行的辩证关系,这呆子不乐意起来多半要走火入魔。
“还行,我这人喜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顾尚书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哦,此言有意思。”
“顾兄,对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顾尚书赶紧摆摆手,“花兄,你可千万别折煞在下,依在下所见,花兄定是年长于我。”
看着年纪估摸少说也有三十好几的顾尚书,花潇洒有些哭笑不得,自己难道就这么老成吗?
顾尚书见花潇洒脸色有些微变,他赶紧解释道:“花兄误会了,在下长相较老,其实今年刚好二十。”
见顾尚书竟然说自己只有二十岁,花潇洒是断然不信的,这家伙竟然说自己只有二十岁,这完全不像呐。
“花兄可能不信,在下家中贫寒,加之兄弟姐妹众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幼便饱经风霜,因此看上去较为老成。”顾尚书一本正经地解释起来,从他那微红的脸色可以看出,顾尚书为人还是较为羞涩的。
听完后,花潇洒深信不疑,他赶紧说道:“那以年龄来断,我确实是你兄长,花某不才,二十有八。”
顾尚书点点头,“那我理应以兄长来称呼公子。”
随即他叹了口气,像是回答之前的问题,“对于今后,还并未多少打算,讨个生计再说吧。”
看得出,顾尚书脸上是一脸的无奈与苦楚。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衣着破烂的农夫远远地跑了过来,那人嘴里大声叫道,“顾尚书,你家债主来了,这次非要你给个说法,你快回去吧,别傻在那里,一呆就是半天。”
顾尚书听完后,脸色不禁大变,他快速地朝花潇洒拘礼道:“花兄,在下家中有事,先行告退。”
本性就好善乐施,骨子里有那种侠义血液流淌的他,自觉这种场合怎么能少得了他呢,不由分说,只见花潇洒正色道:“顾老弟。我与你一起前去。”
顾尚书迟疑了一下,接着他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一旁那农夫用很是狐疑的眼光看着花潇洒,他很是不解,也实在想不通,一直独来独往,从不与人打交道的顾尚书为何会将这个公子哥带回家。
两人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花公子 最新章节73、知行合一,网址:https://www.xbqg9.net/9/93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