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联桂系两广统一 中山舰被诬蒙冤(1/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史要】国民政府与“新桂系”联合,两广统一;“中山舰”事件,李之龙蒙冤被捕……
却,“国民党二大”后,踌躇满志的蒋介石主张再举“北伐”,此议得到了鲍罗庭及党内同仁的“赞同”。
此前,蒋介石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已将其直辖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由原来的三个师扩充为了五个师;原第一军**旅改编为第一军第第十四师,由原**旅族长冯轶裴任第十四师师长;增编了第一军第二十师,将原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钱大钧改任第二十师师长。
“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进入国民党高层并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则由何应钦接任了。
同时,又增编了“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由程潜任第六军军长;下设三个师,因涉嫌廖仲恺案而被免职的吴铁城复被起用、任命为第十七师师长,时任惠州警备区司令胡谦调任为第十八师师长,由原湘军第五师师长杨源浚担任第十九师师长。
至此,“国民革命军”则有六个军的编制了。
国民政府统一广东之时,广西也已被“新桂系”统一了;为利于“北伐”,国民政府将“两广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且显得越来越迫切了。
其实,还在“新桂系”统一广西后不久;刚改组成立的“国民政府”就已派遣“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琛与广东省财政厅长冯祝万、西江善后督办署参谋处长李民欣、“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副师长邓世增等人前往南宁,与“新桂系”三杰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人就“两广统一”问题进行谈判。
因为,白崇禧与黄绍竑本来就是奉孙中山之命在广西举事的,也就重申了“拥护革命政府初衷不变”。
而李宗仁考虑得更为实际,因广西是位于西南边陲土地贫瘠的穷省,财政状况一直来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有时甚至于连官兵的薪饷都难以发放。所以,陆荣廷主政广西时,竭力想将富庶的广东吞并;杨希闵与刘震寰入粤后,就赖在广东不愿回广西了。
现在,“新桂系”将广西统一了,李宗仁、黄绍竑等人同样遇到了这一难题;所以,当国民政府派人前来谋求“两广统一”时,李宗仁觉得这倒或许是条出路。
因为,“两广统一”后,有了富庶的广东为依托,广西财政支绌的难题或能得到缓解;有此贪图,李宗仁也就随附于黄绍竑、白崇禧也表示了“赞同”。
只因,李济琛到广西后不久,突然发生了“廖仲恺遇刺案”;李济琛等人也就匆匆地返回广东,致使会谈中断而未能达成具体协议。
不过,“粤、桂”双方已原则上求得了一致;李济琛等人的广西之行,为“两广统一”奠定了基础;故而,后来国民政府“南征”邓本殷时,“新桂系”也派兵参战了,为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助了一臂之力。
“国民党二大”召开时,为了尽快促成“两广统一”,国民党中央党部特地邀请了“新桂系”驻粤代表陈雄、粟威等俩人出席会议。
而因李宗仁、黄绍竑均已加入了国民党,俩人虽未到会,却都被推选为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接着,又由国民政府政治委员会推荐,补选为国民政府委员。
如此,李宗仁、黄绍竑都进入了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的领导层,“粤、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从而,也为“两广”的最终统一铺平了道路。
“国民党二大”刚结束,汪精卫即在谭延闿、甘乃光等人的陪同下,以慰劳“南征”邓本殷的“桂军”将士名义前往广西梧州。
于是,白崇禧专程赶赴广东西江迎接,李宗仁、黄绍竑也从南宁赶至梧州迎候。
一月二十六日,汪精卫一行数十人在白崇禧陪同下抵达梧州南江口,李宗仁、黄绍竑已率僚属及近万民众在江边欢迎。
此后数日,汪精卫一行受到盛情款待;同时,汪精卫慰劳了参与南征邓本殷的桂军将士,并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仨人在梧州会晤。
晤谈间,自然的又言及“两广统一”,双方均无异议。
汪精卫离桂时,李宗仁、黄绍竑即派白崇禧为全权代表随同赴粤,就“两广统一”问题继续与国民政府作进一步的实质性谈判。
汪精卫广西之行后,国民政府成立了一个由汪精卫、蒋介石、谭延闿、李济琛、宋子、白崇禧等六人组成的“‘两广统一’特别委员会”,专门研究解决有关“两广统一”的各项问题。
至三月上旬,经数轮谈判,原则上已就“两广统一”达成一致,但在诸如“财政统一、军队编制”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由于此类问题事关重大,白崇禧独自难以拍板;故而,国民政府致电李宗仁、黄绍竑,要两人亲赴广州商谈。
于是,三月十三日,黄绍竑偕同俞作柏、黄剑鸣等人前往广州,就存在的分歧与国民政府进一步磋商。
黄绍竑一行抵达广州后,下榻于广西会馆。
接着,就分别会晤了汪精卫、蒋介石、谭延闿、李济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34章 联桂系两广统一 中山舰被诬蒙冤,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