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联桂系两广统一 中山舰被诬蒙冤(2/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等人。又经过几轮磋商,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妥协后,终于达成协议。
商定“两广统一”后的广西,作为国民政府辖下的一个行政省,按国民政府组织法改组省政府,由黄绍竑出任广西省政府主席。
同时,组建“国民党广西省党部”。
黄绍竑担心广东方面派人安插,坚持省党部须由新桂系自己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同意了这一要求,遂以指定李宗仁、黄绍竑为特派员身份主持国民党广西省党部;而在桂军中,因国民党没有基础,也就没有派驻党代表。
而统一广西时,“新桂系”已将所部“桂军”更名为“定桂讨贼联军”;“两广统一”后,此番号即行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不过,世人仍习惯称其为“桂军”。
黄绍竑原要求将“桂军”改编成两个军,由自己与李宗仁各统领一军。
然而,蒋介石担心,如此会使“桂军”的势力膨胀,日后难以约束;故而,坚持只能成一军,定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由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白崇禧任总参谋长。
不过,因“桂军”的实际兵力已可编两个军;因此,只得允许“国民革命第七军”的编制可不限于三个师,军以下的编制由李宗仁、黄绍竑自行决定。
如此,广西的军、政大权仍掌在“新桂系”手中,没受国民政府操控而自主,李宗仁、黄绍竑也就不再计较了。
而就财政统一问题,双方却仍存在较大分歧。
李宗仁、黄绍竑原希望能通过“两广统一”后,从国民政府的中央财政中获取好处,以解决广西财政支绌的难题。
但谁知,因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认为,若是财政统一也就意味着以富统穷,富庶的广东就会吃亏;因此,主张“广西的财政应自收自支,中央不必过问”。但若如此,岂不使李宗仁、黄绍竑的愿望落空了而心中不快,势必有碍“两广统一”。
为此,蒋介石想了个折中方案;因为,国民政府正准备“北伐”,欲让“桂军”随同出师;于是,答应“参与‘北伐’的‘桂军’可由国民党中央财政拨款发饷,余皆不顾”。
对此,“新桂系”觉得尚可;因为,一旦“北伐”,“桂军”出了广西,就有活水了;于是,李宗仁、黄绍竑接受了这个方案。
就这样,几个症结解开后,国民政府于三月十九日公布《两广合作宣言》,正式宣告“两广统一”了。
且,就在“两广统一”的同时;蒋介石与汪精卫之间却产生了矛盾,并有趋向不可调和之势。
原来,“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简直可与汪精卫平起平坐了。
而汪精卫虽然将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党、政、军”大权都集于一身了;然而,手中无兵无卒的空挂了一个“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衔头,心中很不是滋味,甚至于有一种危机感;为此,朝思暮想欲向军界插一足,以使自己的心中踏实一些。
于是,“国民党二大”后,汪精卫兼任了已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原“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及俗称为“党军”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党代表。
汪精卫此举,无疑是在向蒋介石的领地插足了,蒋介石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但是,汪精卫毕竟是国民党的一把手,蒋介石无法拒绝只得忍了。
而此时,蒋介石的靠山、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庭回国述职去了;苏联军事总顾问季山嘉却要蒋介石暂缓“北伐”,建议他“由海路运兵北上,去支援正与张作霖对峙的冯玉祥”。
蒋介石觉得这如同儿戏、断不可行,也就拒绝了。
因此,俩人产生了矛盾。
刚愎自用的季山嘉见蒋介石不依其言,心中很不高兴;为逼迫蒋介石,季山嘉又扬言“顾问应直接出任军职”,意欲也插手对“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及“国民革命军”的直接管理。
季山嘉如此为,蒋介石怎能受得了?在他觉得,这已非“要不要‘北伐’”的问题了,而简直是在拆他的台、给他难堪。
于是,蒋介石向汪精卫要求“将季山嘉辞退”。
汪精卫见季山嘉与蒋介石矛盾,正可藉此制约蒋介石而于己有利;因此,非但没有答应蒋介石“辞退季山嘉”的要求,反而欲将仍由王懋功兼任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拉出来单独成军。
这如同火上浇油,令蒋介石更恼羞成怒了。
王懋功原是许崇智的人,曾任“粤军”第一军第一旅旅长;因其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及“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故而“黄埔军校”创办时,将其调至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总队长及“黄埔军校”潮汕分校行营主任,遂归于了蒋介石麾下。
“黄埔军校”成立“党军”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王懋功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廖仲恺案”发后,国民政府将吴铁城免职,让王懋功兼任广州卫戍司令,但其所部仍归属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34章 联桂系两广统一 中山舰被诬蒙冤,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