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国民党迎汪复职 北伐军光复赣鄂(3/6)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一师和第二师皆交由刘峙统领了。
同时,蒋介石将李宗仁的第七军从武昌战场上抽调入江西,务必“要拿下南昌”。
而此时,“国民政府”与张作霖有关合作的谈判尚在进行中。
张作霖见“北伐军”在江西受阻,即趁机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取消‘国民政府’国号”;同时,划定“粤、贵、川、滇、黔、湘、鄂、闽、赣、浙”等十省归于蒋介石,而“直、鲁、苏、皖、豫、陕”及“东三省”归于张作霖,尚未靖平之省由双方各自解决。
对此,“国民政府”当然难以答应。特别是,“国民政府”国号是孙中山及全体党人共同奋斗多年的成果,岂容张作霖一句话就取消了?
然因,张作霖拥有三十五万兵力,若是完全拒绝了他的要求,恐会将其复被推给吴佩孚而于“北伐”不利;故而,权衡利弊后,蒋介石决定虚与委蛇;有关“取消‘国民政府’国号”避而不谈,只是提出了:“只要‘奉军’不进攻‘北伐军’,‘国民政府’也不‘反奉’。”而就地盘的划归,蒋介石则提出“‘苏、皖’的归属,应视何方军队先取为准;若‘奉军’先取,‘国民政府’绝无异议。”
蒋介石欲以此作诱饵与张作霖周旋,以免他助吴佩孚或孙传芳,并促张作霖与俩人翻脸。
蒋介石此一招果然有效,张作霖以为自己的条件基本上被蒋介石接受了;于是,他将“奉军”改称为“安****”,自任“安****”总司令,张宗昌为“安****”副总司令;然后,以“对付‘北伐军’”之名向吴佩孚“借道河南”了。
然而,此时的吴佩孚已知张作霖与“国民政府”有暗中接触,对于张作霖已是心存戒心;担心张作霖欲行“假道灭虢”之计,也就拒绝了“奉军”过境河南。
如此,吴佩孚与张作霖的矛盾就表露了。
张作霖虽一时未能得逞,但仍如饿虎似地伺机而动。
就这样,蒋介石一面设法稳住了张作霖,一面则加紧向江西调兵;希图从速解决孙传芳与吴佩孚后,再与张作霖摊牌。
且,“北伐军”攻打“赣、鄂”受阻之时,国民党内部却响起了一片“迎汪复职”的呼声。
所谓“迎汪复职”,就是要求“远在欧洲‘养病’的汪精卫销假,回国恢复‘国民党主席’之职”。
这一提议先是由国民党中执委员兼海外部长彭****在五月二十五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常会”上提出的,彭****当时提议:“汪主席病未愈,本会应去函慰问,并申述本会热望其早日销假视事。”
蒋介石当然不想让汪精卫回来,以免搅了自己的好事;但又不好明言反对,只得默不表态,此事也就被搁置不议。
不久,“国民政府”举兵“北伐”,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如此,已是“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了的蒋介石就把党权与军权都抓在手上了,令“国民党左派”不免有些担心、过分集权于他了;因此,也想到了“何不如彭****所言‘请汪精卫销假回国’,以让蒋介石分权并对其有所约束。
为此,于右任、经亨颐等人又力促中央应《电》请并催促“汪主席销假回国”。
但谁知,国民党中央不久却收到了汪精卫写于七月十六日的一封《信函》。
汪精卫在《信》中明白表示:“辞去自己在政治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中所任各职。”这让迫切希望他回国的国民党左派十分失望,只得将此事暂时搁置不议。
然而,八月十日的“国民党中执委第四十七次会议”上,时任国民党中执委员兼妇女部长何香凝却又提起了此事,她再次提议:“请汪主席销假者函电纷至,中央应分别予以答复并将原函电转汪主席。”
何香凝是寥仲恺的妻子,夫妻俩皆是蒋介石的友人;所以,何香凝的本意并不是要打击蒋介石的,相反却是为了帮蒋介石。
因为,何香凝看到了,蒋介石进军江西后,湖北交给了唐生智;而唐生智在北伐中急剧地壮大力量后,已显得有点目中无人并对蒋介石甚是不恭。
何香凝担心如此下去,或会导致“北伐军”分裂。若是唐生智无人能驾驭了,非但会受损蒋介石在军中的威望,更会害及大局使“北伐”大业功亏一篑毁于一旦。
因此,何香凝也想到了“何不请汪精卫回来,让他坐镇武汉、镇住唐生智;如此,已入江西了的蒋介石岂不可专注于‘北伐’而无后顾之忧了”。
何香凝如此想后,这才也提出此议,却没顾到蒋介石会怎么想。
何香凝的提议恰如投石入湖又激起了波澜,很快就得到了党内同仁的呼应。
而“国民党左派”吴玉章、顾孟余等人见何香凝复提起了此事,倒也觉得“迎汪复职”之事确是不应再搁置了;因为,只有汪精卫回来方能对蒋介石有所约束。
虽,汪精卫已来过《函》声称“辞职”,但中央并未决定“答应其请辞”;故而,“迎汪复职”仍可再行。
且料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40章 国民党迎汪复职 北伐军光复赣鄂,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