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东路军光复浙江 四镇守二六政(1/4)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史要】“北伐军”光复浙江;唐生智杀袁祖铭;“云南二·六政变”、“‘四镇守使’倒唐”……
却,孙传芳在江西败北后,“北伐军”的兵锋已经东向。眼看战火即将向东延烧,“江、浙”百姓恐慌万分;士绅们更是忧心忡忡,纷纷奔走相告、呼求和平。
于是,曾任教育总长、参政员的江苏名士张一麐、曾任广东“国民政府”众议院副议长的浙江名士褚辅成等人又发起了一场所谓的“东南和平运动”;而浙人更是主张“浙江自治”,一面向“国民政府”吁请“‘北伐军’勿入浙境”,一面要求“孙传芳的军队退出浙江”。
时由孙传芳《任命》的浙江省长陈仪则召集浙江的士绅,欲组建“自治”的“浙江省政府”,并选出蒋尊簋、张载扬、陈仪、褚辅成、黄郛、周凤岐等人为“浙江省府委员”,以陈仪为“民政长”,曾任孙中山大本营参谋处主任的蒋尊簋为“军政长”;并设法与孙传芳交涉,欲使浙江“不设防”以免战祸。
起初,孙传芳同意了“从浙江撤军”,并取销了卢香亭的“浙军”总司令之职。
然而,孙传芳转而一想,“北伐军”已屯兵“浙、赣”边境,随时可能进军浙江;自己若是撤兵,岂不是将浙江拱手让于“北伐军”?而浙江是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岂愿甘心如此?
因此,孙传芳很快就改变主意,言:“民政可还诸浙人,军务关系存亡,浙人毋庸过问。”就这样,浙**避战祸的努力落空了。
陈仪见孙传芳改口,料想难以摆脱其控制;于是,干脆决定宣布“浙江‘自治’”,且将由其所辖的“浙军”第一师与周凤岐的“浙军”第三师从“五省联军”中脱离出来,改称为“浙江省防军”。
孙传芳闻报“陈仪宣布浙江‘自治’”,惊愕不已、悖然大怒;赶紧《任命》原“浙军”第八师师长孟昭月为“浙军”总司令,《令》其“务必将浙江的治权夺回”。
于是,驻于松江的孟昭月即率部回师,会同颜景崇的“浙军”第八混成旅、张俊峰的“浙军”第二十四混成旅向杭州进军。
驻于杭州的陈仪见孙传芳派孟昭月率部来攻,自知难与抗衡,即率部离开杭州撤往富阳。
孟昭月轻取杭州后,又尾随追击。
陈仪又弃富阳而撤往建德,去与驻扎在衢州的周凤岐汇合。
孟昭月这才停止追击,《令》颜景崇、张俊峰分守富阳、金华,自己则回杭州去了。
周凤岐与孙传芳有隙,他见陈仪狼狈至此,遂对其道:“孙传芳一意孤行必自取灭亡,我等岂能陪葬?不若投奔‘北伐军’算了。”
陈仪虽是犹豫不决,但权衡利弊后最终表示“同意”了。
俩人投诚“北伐军”后,“国民政府”即将所部改编;《任命》陈仪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周凤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
如此,浙西的大门即敞开了;于是,已驻兵于“浙、赣”边境的“北伐军”就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浙西。
孙传芳闻报陈仪与周凤岐投诚“国民政府”,确实又大吃了一惊;而浙西的大门被打开后,“北伐军”就可长驱直入,浙江的情势更危急了。
然因,此时的孙传芳已与张作霖结盟,腰板似觉硬了许多;所以,他虽是在江西大挫,现在又面对着“北伐军”的咄咄逼人之势,但仍不认输,决意“要与‘北伐军’在浙江再一决雌雄”。
于是,孙传芳《命令》孟昭月与退驻浙南的周荫人“务必守住浙北、浙南切勿懈怠”;同时,又调派“苏军”第一师师长白宝山、“苏军”第三师师长冯绍闵率部“从速入浙驰援,务必将北伐军拒于浙江境外”。
如此,浙江境内已是风声鹤唳,一场大战在即了。
且,蒋介石决定“东取‘浙、沪、宁’”后,即着手进行部署。
因为,蒋介石毕竟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且继续“北伐”东进“浙、沪、宁”又是名正言顺;所以,各军将领均无异议,连唐生智都只得表示“赞同”。
于是,蒋介石在南昌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北伐军’分东、中、西三路进军”,而以“东进消灭长江下流孙传芳的主力、攻取‘浙、宁、沪’”为主要目标。
为此,蒋介石又将“北伐军”改编为“东路军”、“中央军”、“西路军”三个作战序列。
“东路军”由已进抵“浙、闽”边境、“浙、赣”边境了的第一军与由“浙军”、“闽军”改编的各部组成,何应钦《任》“‘东路军’总指挥”,白崇禧《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
“东路军”下辖六个纵队,第一纵队由原“浙军”陈仪部改编的第十九军与原“浙军”周凤岐部改编的第二十六军组成,第二纵队由王俊的第一军第一师与陈继承的第一军第二十二师组成,第三纵队由刘峙的第一军第二师与严重的第一军第二十一师组成,第四纵队由冯轶斐的第一军第十四师与王翰的第一军第二十师组成,第五纵队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44章 东路军光复浙江 四镇守二六政,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