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东路军光复浙江 四镇守二六政(2/4)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原“闽军”赖世璜部改编的第十四军组成,原“闽军”曹万顺部改编的第十七军则为第六纵队。
因为,第一纵队已在浙西,第二纵队与第三纵队已在“浙、赣”边境;所以,这三个纵队就归正随蒋介石进入江西了的白崇禧指挥,由西向东进入浙江。而第四、第五、第六三个纵队尚在“浙、闽”边境,也就归何应钦亲自指挥,由南向北进军浙江。
两路“东路军”的主攻目标皆是“浙、沪”,待取“浙、沪”后再配合他路共取南京。
“中央军”实际上就是“中路军”,因其主要由已进入江西的第二军、第六军、第七军组成,且蒋介石亲自担任“总指挥”,故特称其为了“中央军”。
同时,又以长江为界,将“中路军”分为“江右军”与“江左军”。拟沿长江右岸进军的称为“江右军”,拟沿长江左岸进军的则称为“江左军”。
因此时,程潜的第六军与鲁涤平的第二军尚在南昌;因此,蒋介石以该两军为“江右军”主力,《任命》程潜为“‘江右军’总指挥”;同时,将已调入江西、由“湘军”改编的贺耀祖所部**第二师也划归“江右军”。
于是,程潜将“江右军”编为三个纵队;由他自率的第六军为第一纵队,鲁涤平的第二军为第二纵队,贺耀祖的**第二师则为第三纵队。
“江右军”的任务是从赣东北的湖口、景德镇等地进军皖南,以策应“东路军”;待“东路军”攻取“浙、沪”后,再合力攻取南京。
而“江左军”则以驻于“赣、鄂”边境九江的第七军为主力,李宗仁担《任》“‘江左军’总指挥”也就是当仁不让了。同时,蒋介石将由“鄂军”改编的刘佐龙所部第十五军及已从鄂西场上脱身的、由“黔军”改编的王天培所部第十军均划归了“江左军”。
于是,李宗仁将“江左军”也编为三个纵队;由他自率的第七军编为第一纵队,王天培的第十军编为第二纵队,刘佐龙的第十五军则编为第三纵队。
“江左军”的任务是从鄂东的黄梅、广济等地进军安庆、合肥,以牵制皖北之敌,使其不敢渡江南下驰援。
“西路军”则由驻于湖北的第八军、第四军及第十一军等组成,由唐生智《任》“‘西路军’总指挥”。
“西路军”也编为三个纵队,第一纵队由唐生智的第八军与由“鄂军”改编的夏斗寅所部**第十四师组成,第二纵队是张发奎的第四军,第三纵队则是陈铭枢的第十一军。
“西路军”拟出鄂北的武胜关进入河南;然后,与冯玉祥的“国民联军”联手合击已入河南的“奉军”;且牵制驻于“直、鲁”的“奉军”,令其难以南下、驰援孙传芳。
同时,蒋介石又以已进入江西的朱培德的第三军为“总预备队”,以策应各路。
部署定后,即挥师挺进。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七日,“东路军”率先发起进攻。
此时,“东路军”的第二、第三两个纵队已从赣东进抵浙西的衢州;白祟禧打算攻取浙中的金华后,再与驻于建德的第一纵队汇合,挥师北上袭取杭州。
于是,白祟禧亲率第三纵队奔袭兰溪,而《命》王俊率第二纵队袭取龙游;然后,左、右夹击夺取金华。
孟昭月回杭州后,金华只有颜景崇的“浙军”第八混成旅驻守;因此,白祟禧没费多大劲就轻取了。
与此同时,何应钦也派遣“东路军”第三、第四、第五三个纵队由闽北入浙南,分三路向江山、处州、温州进军。
退驻浙南的“‘闽军’总司令”周荫人是何应钦的手下败将,现在面对“国民革命军”的三路攻击,更是不知如何应战了。
而“闽军”将士已领略过“国民革命军”的厉害,还未交战早已是丧魂落魄、无心再战;于是,江山与处州两地很快就被“东路军”攻取。
驻于温州的周荫人见情况不妙,唯恐退路被断而成瓮中之鳖,赶紧带了残部往北撤退。
但果然,撤至浙东的宁波,发觉往北的路已被“东路军”截断;周荫人走投无路只得孤身从海上逃走、杳如黄鹤了,其残部即都成了“东路军”的俘虏。
接着,何应钦率部又一路北上连取了余姚、上虞、绍兴、萧山,兵锋直抵杭州南面的钱塘江。
而白祟禧也率部攻取了桐庐、富阳等地,沿钱塘江北岸向杭州迫进。
一月二十九日,“东路军”向杭州发起总攻。
驻守杭州的孟昭月见“北伐军”两路夹击、来势汹汹,而孙传芳调派的援军尚未到来;孟昭月凭着钱塘江的天堑、勉强抵抗了一阵,但终因兵力相差悬殊而不敌。在“东路军”的迅猛攻势下,孟昭月不得不放弃抵抗,逃离杭州直往天津保命去了。
于是,杭州被“东路军”攻克;至此,浙江全境就都光复了。
“东路军”光复浙江之时,“中央军”的“江左军”与“江右军”也积极向长江下游挺进了。
“江右军”的第一纵队即程潜自率的第六军已推进到了赣北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44章 东路军光复浙江 四镇守二六政,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