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汪精卫再次引退 蒋介石独揽大权(1/6)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史要】汪精卫再次引退,“国民党改组派”成立;张发奎去职,新“粤、桂战争”;桂军“西征”
入湘;“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独揽大权……
却,“广州起义”爆发时,复会后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筹备会”已接近尾声。
汪精卫原以为,他通过与蒋介石联手以“恢复党权”之名、终于将由“桂系”把持的“特别委员会”板倒了,自己该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复入主中央了。但谁知,正当他准备打自己的如意算盘时,忽闻报中*共*在“广州起义”,这简直如同当头给他泼了盘冷水。
因为,中*共*发动“广州起义”的主要力量是黄琪翔的“第四军教导团”,这正好给了一直在用“通共、容共”为由、攻击汪精卫的“桂系”与“西山会议派”以把柄。
虽然,张发奎将“广州起义”镇压下去了;但那是亡羊补牢,“广州起义”已将张发奎、黄琪翔长期“容共”的隐情大白于天下了;这无疑是给汪精卫捅了一个大漏洞,他纵有一百张嘴也难以辩白。
有了这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桂系”与“西山会议派”岂会放过他?
果然,正因“特别委员会”被解散而满腹怨艾、无处发泄的“桂系”与“西山会议派”即抓住了这个把柄、大做章了,又竭力《指控》“汪精卫与张发奎、黄琪翔有‘通共’之嫌”;至少,仨人的“容共”是引发“广州起义”的诱因,故应“严加追究、不可姑息”。
而一直不露面的胡汉民,此时见汪精卫的软肋已被剌中,也才亲自上阵、操刀来击杀了;这一下,确实令汪精卫难以再招架。
尽管汪精卫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却于事无补。
十二月十六日,“国民党监察委员”邓泽如等人提出了《查办汪派集团案》;时任“上海卫戍司令”白崇禧则下《令》对在沪的“汪派”人物实行“监控”,他自己还亲自跑到法租界、扬言“要抓捕汪精卫”,一派咄咄逼人的态势。
而在对付“桂系”板倒“特别委员会”时与汪精卫配合甚是默契的蒋介石,此时却又缄口不语、作壁上观了,任由胡汉民、李宗仁等人对汪精卫发难。
其实,在蒋介石眼中,此时的汪精卫已无可利用的价值了;而若让他入主中央,岂不会成为自己复出后的又一大障碍?所以,蒋介石哪肯让汪精卫如意?更容不得汪精卫再入主中央。
现在,蒋介石见胡汉民与李宗仁联手整汪精卫了,他窃喜还来不及呢,岂会出手相援、帮汪精卫解危?只因,汪精卫刚领衔倡议并通过“请蒋复出”的《议案》,蒋介石这才觉得自己不宜跟着李宗仁与胡汉民起舞;否则,会被认为“以怨报德、落井下石、不近人情”而不利于自己。
因此,蒋介石假情假义地劝告汪精卫:“君子何在乎一时一事之得失,有道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故而,兆铭兄不若暂赴海外,以避锋芒,以待来时。”
汪精卫闻言后,明白蒋介石也在迫自己走人了;看来,想请蒋介石帮助自己、已难指望。
至此,汪精卫已是心灰意冷且悔恨交加,自知实难抵御李宗仁与胡汉民的联手攻击,无奈之下、只好听从了蒋介石的劝告;不得不于十二月十七日离开上海,带上他的老婆陈璧君、经香港后去往法国。
就这样,回国“复职”不到一年的汪精卫复又“引退”,再次离开了中国。
汪精卫被迫“引退”后,其追随者陈公博、顾孟余等人却不甘心;遂于一九二八年五、六月间在其创办的《革命评论》和《前进》等杂志上竭力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欲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集合革命同志、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
尔后,陈公博、顾孟余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一个所谓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世人则称其为“国民党改组派”,简称“改组派”。
“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奉汪精卫为“领袖”,以陈公博为“总负责人”,设“总部”于上海,并在南京、北平、天津、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十多个省市及巴黎、东京、香港等境外各地遍设“支部”,会员多达万余人;从而,继续与蒋介石把持的“南京国民政府”抗衡。
不过,已大权在握了的蒋介石并没太多顾忌;汪精卫走后,蒋介石又又以“容共、通共”的罪名,下《令》免去了张发奎、黄琪翔、李福林等人的本兼各职。
张发奎原以为自己倾全力将中*共*的“广州起义”镇压下去了,那许多流淌的血、应能洗涮自己曾经“容共”的错咎;但想不到,仍被扣上“容共、通共”罪名。
张发奎甚是想不通,本欲抵制、不认账;但转而想,“南京特委会”已解散,现在下《令》免自己的职的却是“国民政府”,而自己已声明过“只反‘特委会’,并不反对‘党中央’”;所以,欲想抵制却是少了理由而难成;再,黄琪翔的“容共”事实已大白于天下、不允抵辩;自己是他的“上司”,难辞其咎;看来,这次只得自认倒霉了,谁叫自己捅了这么一个大窟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61章 汪精卫再次引退 蒋介石独揽大权,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