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太平军围魏救赵 曾国藩绝处逢生(5/6)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曾国藩也就顺势下台阶的收回成命不作计较了。

几天后,太平军又攻占了休宁。

得知右军士将刘官芳也正率部向祁门进发后,李世贤率部由徽州突然折回浙江,欲前往牵制驻守浙江的清军,从而掩护刘官芳免受来自驻浙清军的侧击。

十月下旬,李世贤率部攻占了浙江的严州;不久,又攻占了临安、富阳,并一度进逼杭州。因杭州城固,李世贤不想恋战;于是,绕道杭州,改攻湖州。

然而,攻打湖州经月不克,李世贤这才放弃了湖州,又西进皖南。

进入皖南,李世贤与刘官芳会师,但不久就又分兵两路锋芒直指祁门。一路由李世贤率领,自休宁向湘军的祁门大营进军;另一路由刘官芳率领,自禾戍岭、羊栈岭经黟县的卢村向祁门挺进。

此时,太平军的辅王杨辅清与定南主将黄金,正在湘军的祁门大营西南面的浮梁、景德镇一带活动;太平军的右军士将刘官芳,已经抵达了湘军的祁门大营东北面黟县的山岭间;太平军的侍王李世贤的部队,则进驻在了湘军的祁门大营东南面的休宁一线;而折回东进的太平军的忠王李秀成,正好率部抵达位于湘军的祁门大营正南面的婺源;所以,此时湘军的祁门大营实际上已处在了太平军的包围之中,大有四面楚歌之忧。

何况,祁门大营中只有三万湘军,其中半数又是新招募之兵。而位于祁门大营四面的太平军的总兵力却是数倍于湘军,兵力对比十分悬殊;若是此时的各路太平军能齐心协力发起总攻,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连当时正在祁门大营坐镇指挥的曾国藩也终日忧虑束手无策了,自感势孤力单岌岌可危,如处惊涛骇浪之中,再次感到有被瓮中捉鳖了般的危险。

太平军攻打徽州时,曾国藩派兵驰援;一则是为了保护湘军粮道,二则也正是为了在万不得已之时可由徽州而通浙江,以作退却之途。然而,徽州丢失,此途即绝,曾国藩岂能无忧?

绝望中,曾国藩甚至写下了《遗书》而准备捐躯殉国。此时,曾国藩才想起了李鸿章曾经对他的谏言,悔曰:“吾不该不听渐甫之言,至有今日之危。”

而众幕僚们皆无良策,全都惶惶不可终日了;整座湘军的祁门大营恰如一个遭受火燎了的蜂窝乱嗡嗡的一片。

然而,祁门大营四周虽然都有太平军扎寨堵截,形似合围了。但由于各路太平军各自为政行动极不协调,且并没有将祁门大营中的湘军围歼的打算和计划;所以,实质上太平军并没有对湘军构成真正的威吓。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各路太平军都知道,此次围困祁门大营,并非要吃掉祁门大营中的湘军,而仅是为了通过围困祁门大营后以达到解救安庆之危的目的;另一原因则是由于,当时的各路“太平军”都不知道湘军统帅曾国藩就在祁门大营中,故而也就不急于攻破祁门大营而让曾国藩又逃过了一劫。

再,围困祁门大营本来就非李秀成之意。李秀成的入皖,无非是过境而已;因为在途经黟县时受阻,才改道经徽州、过屯溪、而来到婺源,合巧堵在了祁门大营的南面。然而,李秀成一心只想着东进,并不想在此过多的逗留,更不想参与攻打祁门大营的行动;所以,不久就起营拔寨而顾自走了,继续一路东向准备去夺取浙、沪,然后到常山过年。

李秀成撤军离去后,祁门大营中的湘军松了一口气。

曾国藩见祁门大营南面之围不战自解,仰天感叹道:“苍天不绝吾也!”

经此一劫,曾国藩非但没有记恨李鸿章的拂袖而去,倒是反而觉得李鸿章深谙用兵之道,是个有用之才;故而常对左右言道:“渐甫有匡世之才,可作栋梁。”惋惜其离去。于是,曾国藩托郭嵩焘去找李鸿章,欲其回来。

且,杨辅清和黄金合力攻取徽州后,又率部攻占了建德。

建德位于湘军南北主力之间往来联系的通道上,所以对于此时的湘军来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建德丢失后,湘军的祁门大营与江北湘军主力之间的联系就被阻断了,曾国藩心中十分焦虑。所以,一见李秀成撤围而去,曾国藩赶紧派遣副将唐义训乘机突出去奔袭建德,务必将建德夺回。

太平军对于唐义训的奔袭毫无防备,杨辅清与黄金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走;于是,建德被唐义训夺回。

杨辅清自建德败走,退回了宁国府;黄金则退守饶州,不敢轻出。于是,原已被太平军攻占了的彭泽、浮梁、都昌等地又都被湘军相继夺回了。

此时,正在湖南编练楚军的兵部郎中左宗棠闻知湘军的祁门大营危急,赶紧亲率楚军前往救援。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曾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等人的幕僚。咸丰六年,曾国藩攻取武昌时,左宗棠受骆秉章派遣为湘军接济军饷十分得力,深受曾国藩赏识;于是,授以兵部郎中衔,留于曾国藩的两江总督府内襄办军务。清军的江南大营被清除后,左宗棠受命在湖湘招募兵勇;因不想受制于曾国藩,左宗棠则别树一帜地将新募之兵称曰楚军。曾国藩见其胸怀大志,确是块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6章 太平军围魏救赵 曾国藩绝处逢生,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