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巴夏礼节外生枝 怡亲王弄巧成拙(3/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所言正合咸丰皇帝之意,咸丰皇帝这才下了决心,欲“先擒巴夏礼,然后宣战,重振国威”。

于是,咸丰皇帝下密《诏》给载垣:“朕与英夷,必有一战;先战后和,世事常理;若事决裂,应将巴夏礼羁留,毋令折回,以杜奸为,有碍战局;他日议抚,再行放还。”

载垣心领神会,依《诏》行事去了。

同时,咸丰皇帝又饬令僧格林沁:“严密布防,以备事变。”

僧格林沁也揣测到了咸丰皇帝的言外之意,料想通州谈判,必定破裂。于是,僧格林沁在通州城外的张家湾、郭家坟、定福庄一带部署了数万兵力,以扼守进京的必由之路,准备与英、法联军再在此决一死战。

几天后,载垣与巴夏礼在通州复谈;会谈前,载垣已经吩咐手下做好准备,一俟谈判破裂就将巴夏礼扣押。

固然,谈判中双方又因诸如磕头之类的琐碎事争执不下;巴夏礼仍是那种傲慢的神态和口气,使载垣实在难以忍受。僵持了一会后,载垣觉到了已无再谈下去的必要;于是,抛下巴夏礼离场而去。

巴夏礼对于载垣擅自离场的无礼行为十分不满,举着双臂几里咕噜地抗议。

载垣离场后,很快就有一队持械的清兵涌进,将正在大声叫嚷着的巴夏礼一行人围困起来。

巴夏礼懵懂了,不知道将发生什么,继续大声嚷道:“我是大英帝国的使臣,你们想干什么?快叫你们的那个不懂礼的载垣回来,我要他向我道歉。”

然而,四周的清兵既听不懂他在什么,也管不了那多;二话没一哄而上就把巴夏礼及其随行的三十九人全都擒拿了。巴夏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擒拿羁留了,这才意识到了自己是遭扣押,不敢再吭声。

载垣羁留了巴夏礼后,立即向朝庭奏报,清皇朝即以“挑衅事端,蔑视上国”的罪名,将巴夏礼等三十九人押解到京城后投入刑部大牢。

咸丰皇帝原以为,扣押了惹事生非的巴夏礼作为人质后,英夷诸国定会被有所震慑而不敢再寻衅滋事了。然而,事态的发展却与咸丰皇帝的一厢情愿适得其反。

巴夏礼被大清皇朝羁留后,正好给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有了一个借口;于是,就在载垣羁留巴夏礼的当天下午,英、法联军总司令格兰特就派出一支先头部队,自天津的河西务出发直奔京城外围通州的张家湾,向驻守在那里的清军发起攻击。

此时,清军已有所备。直隶提督成保率领四千绿营兵留守通州。

肩负守护京都重任的镶红旗汉军都统僧格林沁也已为迎战英、法联军作了周密的部署;派遣副都统格绷额率三千蒙古骑兵驻守在张家湾的东南面,防范来自北塘之敌;派遣副都统伊勒东阿率四千蒙古骑兵驻守八里桥,扼守进京之途;另外,又派遣总管那马善率领一千蒙古骑兵驻守在马驹桥东南,以防敌军绕道进犯京城;而将督师大营设在通州与张家湾之间的郭家坟,僧格林沁自己则亲率马、步兵一万七千人,驻扎在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扼守在京城广渠门至通州的大道上,以确保京城无虞。

其它,因镇压捻军失利而降为副都统的胜保则率领京营五千人的后备队,驻守在京城齐化门至定福庄一带,随时准备给予前线的各路兵马以驰援。

与此同时,僧格林沁又从卓索图、昭乌达、哲里木三个盟中调来数千蒙古骑兵护卫京城。

僧格林沁自以为如此部署严阵以待,英、法联军万难突破了;所以,英、法联军来袭前,僧格林沁满有把握地指示部下:“夷人若敢进犯张家湾寸步,即予出击,痛加杀戮。”

果然,英、法联军来到张家湾阵前时,没待联军发起攻击,清军就抢先出击了。英、法联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尚未交战即予败退,英、法联军的攻势被抑制住了。

僧格林沁见状十分高兴,大笑道:“夷兵如鼠遇猫,不足虑也。”

然而,英、法联军很快改变了战术,战场形势即被扭转。

因为,僧格林沁此次用的多是蒙古骑兵,快速奔袭近身砍杀甚是厉害,一俟被他们突入阵中驰骋冲杀,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在近距离内发挥不了作用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为对付清军的骑兵,英、法联军就改用排枪齐射及远距离炮轰的方法来对付。

这一战法十分奏效,蒙古骑兵的许多战马尚未冲入阵中就纷纷中弹倒地;特别是落在马队中爆炸响起的震天般的炮声,把那些长期奔驰在草原上而尚未听惯炮声的蒙古骏马吓得惊恐万状不听驾驭了,有的甚至把背上的骑士摔落踩踏在了马蹄下;顿时,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队阵势大乱迅速溃败。

溃败的骑兵队又冲动了清军布在后阵的步军,顿时也阵脚大乱不能成列而纷纷后撤。

僧格林沁眼见清军失利难以扼守,只得率部退守八里桥。于是,英、法联军一举占领了张家湾和通州城,并乘胜追击至八里桥。

且,巴夏礼等三十九人被羁押投入刑部大牢后,大牢中的狱卒把他们与一些重罪犯人关在一起;那些重罪犯中有的甚至是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8章 巴夏礼节外生枝 怡亲王弄巧成拙,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