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激民愤天津教案 因媚洋国藩毁誉(1/3)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史要】天津教案、扬州教案,曾国藩经手处置,因媚洋而毁誉……

却,自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后,西方各国不但能在通商口岸自由贸易,而且还获得了在中国内地传教的自由。一时间,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中都纷纷建起了洋教堂,传播西方的天主教与耶稣教。

因中国数千年来信奉的是佛、道、儒三教,与西方的洋教如若泾、渭,水火难容;所以,民间常有矛盾与摩擦发生。且这些洋人常借传教之名随意圈地建房飞扬跋扈地强占豪夺,使当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而激起民愤;因中国的民众虽然手无寸铁,但却不像大清皇朝那样惧怕洋人,心中愤懑也就要奋起反抗,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来。而一些地方官吏和士坤,也因本来就对西方各国侵犯中国主权、肆意劫掠财富而窝着一肚子气无处发泄;所以,对于民众的过激行为则视若不见放任不管。

因此,各地民众与洋人之间的矛盾也就越闹越激烈了,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有些外国传教士为了消除中国人对他们的敌视,同时也为吸引华人入教以扩大洋教在中国的影响;所以,在建造教堂的同时,也往往附设有育婴堂;办一些诸如收容大批无家可归的孤儿之类的慈善事业。

这本来应该是件好事,但因为西方各国政府在中国积恶过多,且如此的善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未曾有过而不被中国百姓所认知;所以,中国的老百姓非但未能相信并认可,甚至怀疑其动机不良或暗中有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也就使这一行为令人觉得扑朔迷离、善恶难辨;甚至使那些确有善良之心的传教士所怀的良好初衷也难被中国民众理解与接受,反而成了民众与洋人之间矛盾激发的导火索。

当时,正在天津传教的法国神父谢福音,也在天津三岔河口北岸崇禧观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为圣母得胜堂的天主教堂,俗称望海楼天主堂,并在其中也办了个育婴堂,以收养被抛弃的婴儿。

同治九年五月,这座育婴堂中的三十多名婴儿患病死了;主管育婴的修女们没当会事,草草地将死婴埋葬了事。然而谁知,掩埋了的死婴却因被野狗刨出啃吃后,暴尸在了天主堂后面的坟地上,其状惨不忍睹骇人听闻。

于是,民间即散布了一种谣传,是:“天主堂的神父和修女将育婴堂中的婴儿掏心挖眼地给害死了。”

谣言不胫而走,天津的民众顿时被激怒;人人皆思:“虽然是一些弃婴,但总归是华人同胞;洋人如此残忍的虐杀,身为国人岂能容忍?!”

不久,谣传更是添油加醋地变成了“洋人以育婴堂为晃子,实质是绑架杀死孩童后,取其脏器作为药材之用”。

如此,民众的义愤更加强烈了。

合巧,此时有一名专事拐卖孩童为生计的民女武兰珍被官府缉获。武兰珍自知罪孽深,已入罗网必遭严惩;凭着她的经验,知道官府最怕洋人;所以,自作聪明地想借洋人的名义来骇住官府,以便让自己脱罪。

于是,武兰珍在庭审时信口开河地胡扯:“我是受望海楼天主堂中的教徒王三支使的。”

此事传出,早已按捺不住了的民愤更是火上加油了;连一些士绅也激愤了,要求官府严加查办。

天津知县刘杰听武兰珍所言,与洋人办的望海楼天主堂有涉,倒也不敢贸然处置了。

于是,亲自带上人犯武兰珍,前往望海楼天主堂对质。

结果,刘杰发觉武兰珍尽是胡扯;望海楼天主堂内根本没有王三其人,且武兰珍所供述的其他情事也皆是子虚乌有。本来,此事已经澄清,该可以了结;谢福音神父也已与官府协商好了有关育婴堂死婴的善后处理办法;于是,刘杰带上人犯武兰珍回衙门去了。

只是,自发随同而至的数千民众此时还怒气未消不愿散去,仍把望海楼天主堂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则与正在教堂中的教徒发生口角,甚至拳脚相加发生冲突。

神父谢福音见群愤激动一时难以平息恐有不测,只好求助于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丰大业则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崇厚深感为难没有依从,只是派了两名手下前去劝。

丰大业见到崇厚敷衍了事怒不可遏,带了秘书西门赶到崇厚府上责问;并殴打崇厚的手下人以发泄,还鸣枪示威恫吓。

崇厚没敢还手只得任其放肆,丰大业发泄一通后才怒气冲冲地离开;然后,去往望海楼天主堂,亲自前去弹压。

路上,丰大业与知县刘杰不期而遇;刘杰见丰大业一脸怒容,恐其前往望海楼天主堂后引出更大的麻烦;于是,挡住了丰大业的去路欲劝其莫往。

然而,丰大业平时飞扬跋扈惯了,容不得有人挡道;于是,竟然蛮不讲理地拔枪就打。

刘杰赶紧躲避才幸免于一死,但身边的一名衙役因不曾提防,稀里糊涂地中弹而亡了。

丰大业竟然光天化日之下无端杀人,这一下可把正跟随于刘杰身边的民众激怒了;激愤的民众一拥而上,当场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

此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34章 激民愤天津教案 因媚洋国藩毁誉,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