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朝日争端江华岛 清庭无奈弃属国(2/4)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然而,到了一八七四年,日本藉口牡丹社事件欲侵占台湾受阻;最后,却从签订《中日北京专约》中意外地受益,从而觉到了中国的满清皇朝确实是**无能软弱可欺;于是,放胆地更欲得寸进尺了。

日本的“明治政府”从台湾撤军后,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朝鲜半岛。

一八六三年,朝鲜国王哲宗驾崩;因为,哲宗无嗣,即由王族李昰应之子继位是为高宗,李昰应即为大院君摄政。

其时,西方各国在大肆侵略中国的同时,也不断的对朝鲜国进行骚扰;所以,朝鲜人对于海外各国均无好感。

一八六六年,法国人借口“朝鲜人反对西方传教士赴朝传播化”而进犯朝鲜,结果被朝鲜人击退。同年,美国**在朝鲜半岛上争得一块立足之地,来犯的三艘美**舰也被朝鲜人击毁。

从此,朝鲜人的对外抵制情绪更强了;摄政的大院君李昰应则采取了闭关锁国的策略,欲使朝鲜国能偏安于一方。

而居于东方大洋中的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曾遣使至朝鲜欲订《约》结好;但因所致的《“国书”》中出言不逊多处使用“我皇上”,令朝鲜人深感不悦;因为,在朝鲜人认为,除了其愿臣服的宗主国大清朝的皇帝能称皇上外,别的都是不能在他们面前称皇的。何况,日朝间以往的交往书中从未使用过此类字;而今,日本如此自称,非但有违旧例,却可见其妄自尊大盛气凌人;因此,大院君也将日本人拒之门外了,不接受与其订《约》。

大院君的所为,招致了亲日派的反对;同时,也引起了宗主国清皇朝的担忧。

于是,清皇朝的礼部致密函给朝鲜政府,告以:“日本自明治以后,常欲向外用兵;今从台湾撤军,必转向高丽。高丽与法、美有隙,乃使法、美联日也;而高丽一国之力,不足以敌三国。故高丽应与法、美结好,令日本势孤而不敢动兵,则高丽方可保全。”

但是,大院君不听所言,仍坚持锁国;而掌管对日交涉的釜山倭学馆的训导安东晙也坚持斥夷,拒不与法、美、日等国言和。

不久,高宗亲政;高宗的生身父亲大院君李昰应宣告停止摄政后,朝政大权落到了以高宗的王妃、即时称闵妃的闵紫英为主的外戚集团手中。闵妃的外戚集团掌权后,一改大院君的方针,决定与近在咫尺的日本交好。新执政的领议政、太师李裕元,对大院君时期顽固坚持“斥夷论”的釜山倭学馆训导安东晙极为不满;于是,罗列了一些罪名将安东晙弹劾并处以极刑,欲扫清与日修好的障碍。

李裕元的所为正合日本之意,日本人暗自高兴;于是,又遣使前来订《约》修好。

然而,大院君的势力在李氏王朝中仍很强;所以,李裕元与闵妃外戚集团的闵升镐、闵奎镐、赵宁夏等**与日本修好并订《约》的主张,仍然遭到了朝中大院君势力的坚决反对,而屡屡受阻。

李裕元束手无策,朝日关系也就陷于停滞状态而毫无进展。

日方负责交涉的代表、外务省理事官森山茂见此情状急不可待,觉得需要运用武力给朝鲜施压。于是,派自己的副手、外务省六等出仕广津弘信返回东京禀报。

广津弘信在向外务卿寺岛宗则禀报后,提议:“而今,李朝政府内部的大院君势力与闵妃外戚势力相抗衡而政局不稳,不如乘机派军舰至朝鲜近海示威,当可打开僵局。”

寺岛宗则闻后觉得可行,即与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右大臣岩仓具视商议后,决定派遣云扬号、丁卯号等两艘军舰,前往朝鲜海域示威。

于是,光绪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日本海军少佐井上良馨率云扬号、丁卯号两艘兵舰,以“保护日本使者”为由至朝鲜的釜山港。

朝鲜东莱府使黄世渊欲加以阻止,但日舰还是闯入了釜山港内,并在港内恣意开炮示威;如此持续几日,才离港返回日本。

然而,这次示威并没立即奏效,朝鲜李氏王朝中持强硬态度的大院君派仍不为所动。

三个月后,日本又派遣云扬号舰以“测量航路”为由驶往朝鲜半岛中西部仁川港外的一海里处的月尾岛,欲直接威胁离仁川仅有二十八公里的首都汉城。

谁知,驶到离汉城仅五十公里的江华岛时,遭到了朝鲜守岛部队的炮火阻击。于是,云扬号舰舰长井上良馨命令开炮还击,并派遣陆战队攻打仁川港外的永宗島。

驻守该岛的朝鲜永宗镇佥使李敏德之怯战逃走,致使守军溃败;日军夺得数十门大炮,并放火将永宗镇焚毁后才撤至海上。

因为,此事件是由江华岛上的朝鲜驻军炮击日本的云扬号舰而引起的,故史称江华岛事件或云扬号事件。

江华岛事件发生后,日本的明治天皇即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议对策;会议中,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

主战派觉得,江华岛事件是难得的机会,日本可以藉此向朝鲜开战并侵占。

而主和派则认为:“轻易开战未免冒险;因为,朝鲜身后有中国的清皇朝,若是朝鲜与清政府联手对付我国,其后果可想而知;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41章 朝日争端江华岛 清庭无奈弃属国,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