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朝鲜国壬午兵变 清皇朝甲申易枢(1/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史要】朝鲜壬午兵变,袁世凯入朝平息兵变。法越《顺化条约》,中法战争,甲申易枢……

却,大清朝南疆的烽烟未熄,朝鲜半岛上又惹事了。

原来,朝鲜国高宗亲政后,大院君李昰应虽然还政隐居了,但仍然试图干涉朝政。特别是,江华岛事件后,高宗王朝中主政的闵妃一派的外戚势力彻底摒弃了大院君李昰应的闭关锁国政策;更使大院君心中不乐是,闵妃等人居然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江华条约》,从此向日本人敞开了大门。

大院君岂能甘心让这帮人胡作非为,把祖宗的家业全给葬送了;因此,他得奋起抗争了,希望能有一天东山再起从新执政挽回颓势匡扶社稷。

到了一八八二年,大院君的机会来了。

因日本等列强打开朝鲜的大门后,朝鲜的国势却日见衰微,民众怨声载道,都把国运不昌怪罪于闵妃一派了;而近年,朝鲜又连遭大旱,粮食绝收民不聊生人心骚动。

而当时,高宗王朝中有人却欲发国难财。时有练兵局的都奉所中,分管军需配给的军资监金春容和司库柳万卜俩人,暗中联手无故克扣和欠发武卫营与壮御营士兵的粮饷,致使士兵怨声载道。至这年的六月,已欠发粮饷长达一年之久;更可恨的是,当月在补发的食粮中,又掺杂了大量的米糠与石子,令人难以食用。

因此,早已满腹牢骚了的士兵更是勃然大怒了。士兵们怒不可遏,愤而将金春容和柳万卜俩人痛打了一顿;然后,又自发地邀集一起前去责询武卫都统使李景夏与壮卫大将申正熙。

俩人敷衍推托“不知实情”,没有给予满意的答复;而汉城捕盗厅却扬言要将为首闹事的士兵逮捕斩首。

如此,矛盾就一下子激化了;积怨已深的士兵们从兵营中取出武器,攻打汉城捕盗厅;然后,云集到兴宣大院君的府第云岘宫前,要已隐居了的大院君李昰应出面主持公道。

大院君李昰应问明事情原委后,见群情激愤一时难平;倒是觉得正好为己所用,以打击朝庭中现正掌权的闵妃一派,将那此异己赶下台后,自己不就可以东山再起重新主政了?

大院君想到此,觉得机会难得;于是,便对众士兵道:“你们所言,确实令人发指;但是,我已下野,人微言轻的恐怕帮不了大家。不过依我看,司库与军资监敢于妄为必是受上司指使,而上司又必受命于朝庭。所以,殴打司库等人又有何用?若要出气,得去与朝中掌权的闵妃一党算账;否则,就永远别想填饱肚子。”

大院君如此煽动性的一番话果然很起作用,士兵们觉得他得有理;于是,有人振臂大呼:“听大院君的,找闵妃去。”

大院君见士兵被他哄动了,心中暗自欣喜。

七月二十三日,武卫营与壮御营的士兵起哄闹事,整个京城立即骚动了;一些市民也加入到了闹事的人群中,事情越闹越大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闹事的民众涌向昌德宫,要找闵妃算账;沿途,愤怒的民众捣毁了闵妃死党、外戚权贵闵谦镐、闵台镐、韩圭稷等人的宅第。

闵妃闻报后,见势不妙赶紧化妆成宫女溜出昌德宫。待得闹事的民众赶到昌德宫,闵妃已不知去向。

而正在奎章阁中、等待着欲与闵妃议事的领议政李最应、宰臣闵谦镐,不意撞上了闹事的民众;闹事的民众因没能找到闵妃正无处发泄,即把怒气出在了俩人头上;所以,没待俩人明白过来,就被愤怒的人群围住不由分地当场殴打致死,稀里糊涂地做了冤死鬼。

而闵妃逃离昌德宫后,见整个京城已如一锅沸水无处安宁,赶紧又逃出京城藏匿到外地;同时,故意放话“闵妃已在逃亡途中遇害”,欲以此麻痹乱民,从而打消他们再追踪寻找她的念头。

而高宗李熙闻知领议政李最应等人被乱民打死,闵妃不知去向;心中既慌乱又纳闷,不明白如此大的一场骚乱缘何而起?因此,高宗心慌意乱焦虑不安且无计可施,赶紧派人去请他的父亲、大院君李昰应,希望他能帮助平息众怒。

大院君很快应召而至,高宗即授予他全权收拾乱局,这正合大院君下怀。

大院君眼看愤怒的士兵和民众已把昌德宫闹得鸡犬不宁,闵妃不知去向,而李最应等人横尸地上,大院君心中一阵窃喜。

虽然,李最应是大院君的胞兄,但因俩人政见相左;所以,此时的大院君毫无怜悯之意。何况,李最应一死,其领议政之位空缺,也就非他莫属了。

大院君唆使众人闹事,为的就是要把闵妃一伙赶出朝庭,而能让自己出山重新主政。只是,他也不曾料到,其胞兄李最应会死于这场骚乱中;看来,此乃天意,却怪不得他。如今,大院君已是如愿以偿,也就想让这群闹事的人离开昌德宫了。

于是,大院君又对众人:“闵妃不在这儿,大家为何仍要在此胡闹?还不赶快离去!”

众人听大院君发话了,这才乱哄哄地退出昌德宫,嚷嚷着要去找日本人算账了。

此时,高宗已从大院君的话中听出了原来挑起这场骚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43章 朝鲜国壬午兵变 清皇朝甲申易枢,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