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冯云山中途夭折 太平军定都南京(2/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计大败,郧阳总兵邵鹤龄、凉州总兵长寿、河北总兵董兴甲、天津总兵长瑞等人均遭阵亡,五千清军被全歼。
于是,清军不敢再追击,任由太平军扬长而去。
咸丰皇帝闻报后大怒。
赛尚阿却想推脱责任,谎称:“太平军遍布铁钉、蒺藜,吾兵不能立足,故难以进取。”
咸丰皇帝斥道:“吾军不能立足,贼匪何以能如坦途而去?”
于是,派两广总督徐广缙为钦差大臣,替换赛尚阿;将赛尚阿以“调度无方,劳师耗饷”的罪名削官四级,并押回京城治罪。
且,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后,打算攻占桂林作为根据;但因桂林清军坚守而难以攻克,太平军决定离开广西,转向湖南进军。
太平军途经全州城时,因见全州乃是一座城,容不下太平军数万大军;且城池坚固,也就不想恋战于此;于是,打算绕城而过。
前锋刚绕过全州,城上清军见太平军后队中夹杂着一顶装饰华丽的黄轿,料想定是太平军中的某位大官;于是,对准黄轿轰打一炮。
谁知,这一炮竟然鬼使神差般地命中了,使坐在轿内的太平军南王冯云山稀里糊涂地当场毙命。
洪秀全得知冯云山殒命,十分痛心;于是,命令三军拼力攻陷全州,血洗了全城。数天后,才又离开全州,继续向湖南进军。
太平军撤离桂林去往湖南时,江忠源向徐广缙献计:“贼匪去往湖、湘,必经蓑衣渡,公可派精兵伏击之。”
然而,徐广缙不听江忠源的建议,按兵不动。
江忠源只好自领五百团勇前往蓑衣渡,伏击太平军。
蓑衣渡地处湘、桂之交,乃入湘必经之路;湘江在此急转东向,水流湍急;两岸岗峦起伏,地形复杂,便于伏击。由于太平军在全州耽搁了多日,致使江忠源能抢先在此设伏。
当太平军赶到蓑衣渡,才半渡;忽然,江忠源的伏兵四起。
太平军遭此突击措手不及,且因江雾弥漫只闻一片杀声未知伏兵几多,顿时全军大乱,或血刃、或溺水、或马踏,死伤无数。
幸亏,江忠源所部兵力不多,混战一阵得了便宜后引军自去,才让太平军渡过湘江,进入了湖、湘境内。
蓑衣渡一役,太平军损失不少锐气大挫。
蓑衣渡大捷后,江忠源受到清庭褒奖,升任湖北按察使。
且太平军在蓑衣渡受挫后,很快聚拢溃散之军,稍作休整后继续向湘南进军。
咸丰二年四月,太平军终于攻克了湘南道州。
洪秀全决定以道州为大本营,重整旗鼓;同时,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谕》等三篇《告》;历数了满清王朝的罪孽,标榜天国的太平理想。
果然,世人见了这些《告》后,又有不少人为之所动,投奔太平军。
接着,太平军从道州出发,分兵数路,攻城略地;没出数月,又连克了永明、江华、嘉禾、佳阳、郴州等州县。
七月,太平军又攻克了湘南重镇郴州;至此,湘南大部分已落入太平军之手,太平军势力复盛,军威重振。
接着,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率部奔袭长沙。
刚交战,驻守长沙重镇石马铺的清军总兵福成、副将尹培即被斩杀,而金盆岭的清军守将朱瀚却不战而逃。
长沙危急,清庭急忙派兵驰援。
在长沙城南的妙高峰、西湖桥、金鸡桥等地,清军与太平军激战;清军副将邓绍良从湘潭赶到,欲从背后向太平军发起攻击。
太平军腹背受敌正危急之中,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赶来驰援,击退清军。
接着,萧朝贵又率部攻打长沙外围蔡公坟要塞,欲截断清军的后路。
清军守将秦定三率部反击却惨遭大败,只好溃退至长沙城内。
驻守长沙的湖南巡抚骆秉章见太平军攻势凶猛,赶紧搬出已被弃用多时的几门重炮,用以防卫。
萧朝贵率部追击到天心阁,见天心阁高楼雄踞巍峨壮丽;自幼烧炭出身的萧朝贵从未见过如此楼阁,一时好奇欲进楼观看,竟然忘了指挥战斗。
谁知,此时的骆秉章正指挥部下向天心阁轰击,欲将天心阁一带夷为平地以抑制太平军的攻势。萧朝贵不曾提防,竟然被骆秉章的一阵炮轰击毙在了天心阁前。
太平军失去了主帅,军心大乱;赶紧从天心阁前撤离。
洪秀全闻报萧朝贵阵亡,又是一阵痛心疾首;然后,赶紧从郴州调集重兵,由东王杨秀清、冀王石达开率领,日夜兼程赶往长沙增援。
太平军主力抵达长沙后,石达开即率领数千将士自朱张渡、南靖港、猴子石一带西渡湘江,占领了水陆洲。
然后,又进占了靳江、市铺尾、象鼻坝、龙回潭、阳湖、岳麓山、湾镇一带;并在猴子石搭建浮桥,从而把处于湘江东、西两岸的太平军连成了一体。
太平军西渡后,清军十分惊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5章 冯云山中途夭折 太平军定都南京,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5.html